閱讀歷史 |

第11章 出行、乾旱與高產作物 (第2/3頁)

加入書籤

左右的孩子在屋內嬉戲,屋內還有姨娘在。

劉卓進屋行後便向母親與姨娘分別行禮,過後才開始說話:“小凡越來越高了,身體也越來越結實,姨娘日後可不能太過寵溺凡弟了。”

一旁的劉母聽到後,隨即笑道:“這個家有你父親和你撐著,小凡以後就跟在你這個大哥身後享福了。”

姨娘也附和著說道:“是啊。小凡這個性子,讀書不行,做生意不行,就愛打架。問他想要做什麼,說當什麼將軍,這怎麼使得?戰場上刀槍無眼,傷到了可如何是好?”

劉卓聽到如此,詢問著:“小凡,你長大想做什麼?或者你想要什麼?”

劉凡一臉認真的回道:“我長大了要當將軍,帶兵打仗。”

劉卓回道:“打仗靠的不僅僅是打架厲害,打仗是所有士兵用命的結果。一個人逞個人勇武終究是上不得檯面的。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如此這般才算上是真正的將軍。你懂嗎?”

劉凡說道:“聽不太懂,但我記下來了。”

劉卓道:“那就好好領悟,以後哥哥教你打仗。”

“母親,我此番前來是為了向您和姨娘告別,我即將前往山東,短時間內可能回不來。”劉卓對母親說道。

“孩子,你從小做事就有主見,也有經商的天賦。既然你父親都不干涉你,我反對也意義不大。”

“但是,你在任何時候千萬不可以身犯險。你若是有個好歹,為孃的可就活不下去了。”劉母一臉嚴肅,眼中淚珠不停打轉,滿是慈愛。

“孩兒知道了,請母親大人放心。”這一刻,劉卓突然感覺一股暖意湧上心頭,淚水似乎要奪眶而出。

見此,劉卓轉頭與劉凡嬉戲一番,又叮囑劉母之後才離去。

此去山東,劉卓並未走近路前往,主要是想繞行各地見識一番明朝的情況。

劉卓一行從臨近太原府的清源縣城出發,一路上過汾州,再從平陽府一直向南行進。經過近二十多天的趕路,劉卓一行終於進入河南地界。

一路上,劉卓不緊不慢的騎行,騎術愈發嫻熟。

在趕路途中,劉卓不僅看到了生活幸福的百姓,也見到了衣衫破舊的窮苦人家。走在官道上,向兩側的田地望去,全是綠油油的一片景色。

但是沒高興一會,劉卓突然想起來:旱災。

明朝末期,西北地區陝西、山西、還有河南連續多次大旱,百姓苦不堪言,蝗災、乾旱、水災、雪災、鼠疫、地震等各種問題集中在一起出現。

明末大旱的特點是持續時間特別長、涉及的範圍特別廣,影響到了全國的糧食價格;兩輪長時間的乾旱導致糧食歉收,各地的流民劇增,最終使得大明王朝走向崩潰。

明末大旱分成了兩輪,第一輪的大旱主要蔓延於整個北方地區,尤其是陝西、山西、河南乾旱尤為嚴重。

第二輪大旱來的更為兇猛,旱情迅速擴大至整個中國北部和南方部分地區,南方部分士紳家裡甚至都出現了斷糧的情況。

崇禎十四年、十五年,大旱幾乎遍佈了整個國家,連南方部分地區都受到了乾旱的影響,可見此次的乾旱嚴重。

番薯這個時候,在明朝福建地區已經有人種植了。番薯是一個叫陳振龍的商人冒死從菲律賓帶回來的,番薯帶回來種植以後,救活了許多的百姓。

陳振龍可以說是很多人間接上的衣食父母。

玉米這個時候也已經在各地種植了,只是種植的不多(種植太多,易導致水土流失)。馬鈴薯在這個時候,已經在西方種植了,並在在16世紀傳入明朝。

這三種農作物,產量較高,也相對耐旱。

劉卓想著,得派人去福建找找陳振龍,把番薯弄來一些,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