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3章 佈局山東 (第1/3頁)

加入書籤

火器、火炮的訓練,劉卓只能從身邊的精銳將士開始。訓練不達標、跟隨時間短的人,劉卓壓根就不考慮在內。

就目前朝廷的整體形勢來看,遼東可是一個泥潭,劉卓若是到遼東,肯定會被文官集團坑死。

這一點可是有跡可循的,打仗時,你若迅速出擊,文官會說你貪功冒進;你若按兵不動,遲遲不出兵,文官會說你貽誤戰機,養寇自重。

有明一朝,在中後期,文官對於武將的打擊可謂是不遺餘力。明中後期,一名想要有所作為的文官或武將,必須得朝中有靠山,否則,真的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李成梁、戚繼光的悽慘下場就是拜文官集團所賜,因兩人都曾有一個共同的靠山張居正。

其實,無論是努爾哈赤建立的八旗軍,還是後來的李自成起義軍都算不上強。

努爾哈赤從起兵開始,用了三十多年才基本統一女真各部,其一生都沒有越過寧遠防線;後來的皇太極雖然幾次入關劫掠,但是始終打不破關寧防線,打不下北京城。

即便是後來明朝內部流民遍地,義軍四起,多爾袞還是沒能攻破山海關,都沒有想著入關。

即便是滿清入關了,也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統一全國。

各地的起義軍更不用說了,前期被官軍按在地上反覆摩擦,被前來圍剿的官軍追著跑,算不上強。若非精銳全部消耗在與滿清的對戰中,起義軍還真不一定能有什麼作為。

滿清用了三代人的努力,才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穩定統治。

所以,八旗軍戰力也就那樣,不過是後世的無知與吹捧。

就明末時期的各地戰兵戰力來看,八旗軍戰力稍勝明朝邊軍,也可以說旗鼓相當;明朝邊軍吊打各省地方軍隊;各地軍隊完勝起義農民軍。

隨著募兵的不斷進行,劉卓也在考慮到底招募多少合適。畢竟有部分總兵,所掌兵馬有的也不過萬餘人。

再者,遼州就那麼幾萬人口,一下出來上萬計程車兵,這明顯不合適。

三千已經是明面上的極限了,剩餘部分可以做後備役。

士兵人數既然定下來,那接下來就是各營、各隊的人數、及所屬兵種之間的配備了。火槍隊是必須有的,暫定1000人。至於政訓隊,暫定200人。

長槍隊暫定500人,刀盾隊暫定300人,投擲隊暫定300人,騎兵隊500人。火炮營200人,後備營1000人,親衛隊100人。

接下來就得根據各隊長的擅長和優勢來選任各隊主官。其他人對火器的熟練、運用程度不行,只能劉卓親自上了。

劉卓心中的各隊主管分別是:

火槍隊隊長劉卓,政訓隊隊長張寧遠,長槍隊隊長王北風,刀盾隊隊長徐長庚,投擲隊隊長吳俊,騎兵隊隊長吉達,親衛隊隊長李寒陽,後備營隊長衛道。

說起來,自家媳婦除了懷孕剛開始的時候略有不適外,隨後就跟個正常人一般,該吃吃,該喝喝。一點也不妨礙自家媳婦處理商行的事務。

但是,劉卓絲毫不敢大意,勸媳婦在一旁看書、或者在院子裡走走,不敢讓媳婦有半點操勞。

遼州組織青壯訓練,也讓隔壁的沁州、潞安府(沈王朱模的封地)暗暗鄙視。朝廷薩爾滸兵敗,可還不至於引起內地的混亂吧,大驚小怪的。

沁州和遼州一樣,都是三個縣,潞安府則比兩州大了很多。

當岳父董明順跑來劉宅與劉卓溝通後,劉卓頗為無奈的笑著。劉卓也勸岳父只要不違制,對方就沒轍,找不到彈劾的理由。

自從媳婦懷孕,岳父基本上有事沒事就會來劉宅這邊閒逛。

畢竟整個遼州,三個縣屁大點事也沒有,應該是所有的州府最閒的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