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舅舅離世 (第2/2頁)
設計的樣式都不比溫城生產的鞋子差,最重要的是售價比溫城還低不少。主要是勞動力成本和工業用地成本相較溫城的低。由於福建、廣東生產出來的鞋子價廉物美,因此原本去溫城採購鞋子的採購商,一部分已經不在溫城採購鞋子了,轉而去廣東、福建進貨了。雖然這部分去其他地方進貨得客戶佔比現在還不是很大,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還沒有形成趨勢前,必須做出改變。
面對這種情況,王心怡和陸兵達成共識。為了避免未來出現價格戰,計劃儘快淘汰掉低端鞋,將產品慢慢向中高階,品牌化轉變。陸兵因為十分看好國內的消費市場,所以想接下等整頓完工廠,就打算投入資金在全國主要城市分階段開設專賣店,以這種方式打響公司品牌,從而開啟國內市場。現在當務之急是明年開春引進一套管理系統,對採購部,品檢部,對原材料進行嚴格把關。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工藝,避免空耗,浪費。各部門將空降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幫助落實管理系統的執行,提升工廠整體的管理水平。為日後全面進軍中高階市場做準備…
辦完舅舅的喪事。王心怡準備遵從實施原本與舅舅陸兵先前敲定的方案。卻遭到來自工廠各部門主管的壓力,這些主管都是跟陸兵一起打江山的元老,他們堅持自己過去的做事方式,並不相信王心怡這一套花裡胡哨的玩意。當初陸兵在世的時候,各部門負責人敢怒不敢言,陸兵說什麼就是什麼。現在人不在了,大家都敢跳出來反對。
不僅公司元老們反對,出人意料的是舅媽鄭秋燕也反對。陸兵生前擁有達隆鞋廠百分之70的股份。陸兵去世,鄭秋燕自然成了鞋廠的大股東,名副其實的話事人。
心怡也多次找鄭秋燕溝通關於改革鞋廠的事情。告訴鄭秋燕“改革鞋廠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的事。現在不這麼做,用不了多久,咱們就會被市場無情的淘汰。”可惜兩代人在對工廠的管理和未來發展規劃等問題上,因理念不同,始終講不到一個點上,每次都是不歡而散。
為了推進工廠改革,王心怡各種方法都用了,可公司元老們還是反對。這幾個月來王心怡還不時與鞋廠的元老們發生衝突,過得很糟心。不僅改革鞋廠無法推進,就連銷售部接到客戶的客訴和退貨變得也越來越多。遲遲得不到工廠的答覆,更別提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案了。失去舅舅的支援,王心怡在鞋廠可謂舉步維艱。最終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放棄,退出她和舅舅陸兵一手建立起來的鞋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