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2章 逼宮政變 (第5/10頁)

加入書籤

孝,真該千刀萬剮,最後再五馬分屍!」

隆慶皇帝聽著喋喋不休的狀告,手裡慢慢地翻閱著彈劾兵部尚書高渤的摺子,最後統統往前一拋,灑落得滿地都是。

「陛下!」

「陛下息怒啊!」

群臣重新叩首,額頭緊緊貼在地面,只聽得耳邊傳來不怒自威的悠長雄渾的聲音。

「紫薇封禪,本來是我大盛朝百年來的頭等喜事,怎麼就被你們搞成這副樣子。」

「一會兒是朕的兒子要殺朕,一會兒又是朕的愛卿要殺朕,天底下哪裡有這麼多人要殺朕?還是說,朕真的就這麼不堪?」

「陛下息怒啊,臣等絕對沒有這個意思!」

嚴茂興解釋道:「臣等只是想剷除奸佞,還我大盛朝廷一個朗朗乾坤吶!」

「陛下。」

高渤不甘示弱地說道:「究竟誰是奸佞,只需要去家中一查便知……」

兩人雖然還在爭論。

但是隨著皇帝的發話,聲音愈來愈小,不敢再大聲喧譁。

「諸位大人,不要再吵了。」

掌印太監黃鴻開口,語氣中帶著警告的意味:「今日之事究竟如何,陛下自有聖斷,不是你們說什麼就是什麼的。」

嚴茂興,高渤立即閉嘴。

只見一襲道袍的隆慶皇帝,緩緩從龍椅上站起,恰巧一陣清風颳進殿內,吹得長袍鼓盪,鬍鬚飄飄,他沒有急著給出結果,而是念誦起詩詞:「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雲在青天水在瓶!

「你們這些人,有些是水有些是雲。

「奸佞?」

他揮動拂塵,目光在百官身上一一掃過,繼續說道:

「哪裡來的奸佞?

「在朕眼裡,你們沒有奸佞,都是忠臣,無非是所做的事情不同罷了,在朝堂之上爭來爭去,像個什麼樣子?

「朕的兒子要殺朕,朕打死也不信。

「高渤要殺朕,朕也不信。」

「陛下,明鑑!」

高渤五體投體。

「不過你們有一點說的是對的。」

隆慶皇帝看著不斷咳嗽的太子:「太子殿下監國多年,累壞了身子,朕聽說現在每天喝的藥比吃得糧食都要多,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從今日起,監國的擔子,太子就先放一放吧。

「太子爺,你意下如何?」

「全憑父皇吩咐!」

太子沒有半句反駁。

一場朝堂爭鋒。

到此,基本上落錘定音。

表面上看

皇帝沒有直接給此次刺殺嫌疑最大的太子定罪,但還是拿掉其監國的位子,對於秦王丶齊王來說,算是大功告成。

安靜看戲的陳三石,注意到到一個問題。

太子和其他幾位王爺的矛盾不是一日兩日,有兩位王爺甚至遭遇永久圈禁,秦王和齊王也一直低著頭做人,好幾年都躲在封地不敢回京。

直到最近兩年。

也就是雲州十日之後。

秦王和齊王的勢力,一夜之間變得壯大起來,能夠在朝堂之上說得上話,顯然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

能夠有這個能力的,怕是隻有老皇帝了。

四十年前,隆慶修道,只在內閣開小會,幾乎不上朝。

四十年後,隆慶出關。

可是太子的黨羽已然遍佈朝堂,上至朝廷大員,下至縣城的芝麻官。

就比如當初的向庭春,就相當於是太子一脈最末端的底層。

太子的控制力,已然來到此等地步。

真要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