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0章 治水! (第2/3頁)

加入書籤

此乃朝綱所在。內閣輔臣,輔弼朕躬,若無識人之明,自當退位讓賢。”

言畢,揮手打斷張問達,決斷道:“無需再經刑部、都察院審理,即日起,劉一燝以禮部尚書之銜,榮歸故里,安享晚年。”

張問達聞言,驚愕失色,正欲抗辯,卻被身旁畢自言以茶水為墨,桌面為紙,悄然提醒二字——“遵旨”。

張問達無奈,只得應承。

朱由校見狀,滿意頷首,復又握緊徐婉兒之手,心中暗自寬慰:愛妻之手,實乃解壓良伴。

至於張問達,若不識時務,朕亦不吝賜其體面之道。

“既孫師舉薦袁應泰赴遼東治水,朕意,度支司撥銀五萬兩,內帑再添五萬,以資其用。”

言畢,朱由校依舊握著徐婉兒之手,悠然望向孫承宗,神色間滿是對未來的期許。

\"須知,非將帥之才,勿涉軍旅之途。\"

\"臣謹代遼東萬民,叩謝陛下浩蕩皇恩。\"

孫承宗躬身之際,心田暗喜,暗道:\"有此慷慨解囊之君,實乃國之大幸。\"

然則,孫承宗思緒一轉,皇帝對袁應泰險些領兵之事,顯是頗為介懷。

一番勉勵之詞後,朱由校以茶代酒,送客之意盡顯,今日朝議至此圓滿。

且說宮中不備午膳,群臣紛紛告退,堂中漸空。

待眾人散盡,朱由校起身,于徐婉兒之侍奉下更衣。

今日之戲,僅過半場,餘興將在南苑繼續上演。

手捧草擬聖旨數份,眾臣各奔東西,前往內閣加印。

安富坊外,張問達欲往阜財坊都察院,未出宣武門,已聞喧囂之聲。

撩開車簾回望,但見虎賁衛中郎將曹文詔,胯下駿馬,一馬當先,肩扛御刀,率哨探鐵騎疾馳而來,其後,一面明黃龍旗獵獵作響,正是\"天子大纛\"!

張問達見狀,不禁駭然失色。

國之大事,唯戰與祀。

華夏古國,禮儀之邦,軍旗之用,源遠流長,龍旗大纛,唯天子可馭,即便是統兵無數的熊廷弼,亦僅得樹牙旗之榮。

目送虎賁衛遠去,張問達拭汗暗忖:龍旗既出,莫非聖上欲親征?

\"速去跟隨,探其行蹤!\"

令下,長隨一拱手,策馬疾追。

與此同時,京城各部皆遣人尾隨虎賁衛,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皇帝嚴令各部守職,不得擅動,然每有軍動,尤其是天子親率,大臣們無不心驚膽戰,恐正德居庸關舊事重演,天啟再出山海關,重演土木堡之殤,則大明危矣。

幸而,不久隨從歸來,報曰皇帝僅於南海子與遼東歸將遊獵,意在觀其實戰之能,眾臣方安。

高臺之上,朱由校俯瞰下方千六百精銳,皆是川兵、土司、山西、陝西、寧夏及遼東邊軍之佼佼者,血戰建奴,戰功赫赫。

揮手示意,孫如遊手捧聖旨,正色宣讀,嘉獎之聲,響徹雲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遼東烽火,建奴猖獗,先帝曾以重賞激天下勇士……\"

封賞之下,尤世功、張良策、秦民屏、冉躍龍四將,身披大紅披風,銀光閃閃,榮耀加身,齊聲高呼,謝恩不已。

朱由校再揮手,滿場歡騰。

霎時,劉時敏嗓音洪亮,響徹雲霄:“聖上旨意,四勇將聽令,入御苑共逐鹿趣。”

言罷,侍從攜玉盤輕步而來,其上琳琅滿目,皆是宮廷匠造之良弓,配以矢簇三十,鋒芒畢露。

“此乃何意?”

四將面面相覷,心中疑惑如霧鎖雲端。未及多想,眾人迅即整肅,將箭矢束於身側,不敢有絲毫懈怠。

張良策趁隙,悄然遞予一旁小宦一枚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