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4章 空缺。 (第2/2頁)

加入書籤

以分數制評定,摒棄科舉舊習之等級制。

有人或言分級制優,朱由校笑而不語:分級之制,古已有之,科舉閱卷,圈、尖、點、直、叉,豈非分級乎?

他自書中擷取例項,依前世經驗轉化為題,僅兩時辰,便創制出世間首張新式試卷,望著自己心血結晶,滿意頷首。

“喚能書太監數人,依朕版式謄錄此卷,速呈於朕。”朱由校再下旨意,“明日,召內閣輔臣、六部九寺長官齊聚南海子。”

“奴婢領旨。”劉時敏躬身領命,心中暗自揣度:陛下此番又欲何為?

次日,南海子校場上,大明最高權力機構之眾臣,面對桌上試題,面面相覷,茫然無措。唯周應秋等親民官及徐光啟等西學之士,答題如行雲流水;而翰林系官員如韓爌、孫如遊等,則苦思冥想,難以適應此新題型。

朱由校則遠離此間喧囂,心中盤算著九十四臺省之缺額,巡撫、藩司、臬司之空缺。

\"哎呀,這朝堂之上,怎的如此官員稀缺?\"朱由校緊蹙眉頭,望著吏部卷宗上各省官員的稀疏分佈,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眩暈。歷史明鏡在前,天啟帝即位後東林黨勢力驟增的緣由,此刻竟恍然大悟——王安與東林,實乃乘勢而起,而官位空缺之廣,令人咋舌。

\"哼,萬曆老兒,你這蟲豸在位,兩京十三省官員匱乏至此,大明豈能安然無恙?\"朱由校怒拍臉頰,恨不能即刻將萬曆掘地三尺。

正焦慮間,\"陛下,\"劉時敏攜奏本而至,打破了這份凝重,\"代石柱宣撫使秦誥命,已率精兵三千五百,八月抵達襄陽,懇請朝廷補給糧餉。\"

\"嗯?秦良玉?秦誥命?\"朱由校猛然回頭,眼神凌厲,\"她竟已出川?\"

劉時敏謹慎稟報,述及石柱土司先前援遼壯舉及神宗旨意,聽得朱由校倒吸一口冷氣,急召兵部尚書黃克瓚。

大堂之上,朱由校心急如焚,轉步徘徊,心中暗歎:\"屋漏偏逢連夜雨,我這大明盛宴,怎堪賓客盈門而無佳餚以待?\"

黃克瓚覲見,未及行禮,便被朱由校急問:\"川中土司,兵馬調動幾何?\"

黃克瓚稍作思索,詳細彙報石柱、酋陽土司援遼之事,朱由校聽後,怒火中燒,萬曆之政弊盡顯無遺。

\"奢崇明敢逆,皆因川中空虛!\"朱由校拍案而起,即刻下旨召回川兵,並急召秦良玉輕裝簡從,速赴京師,同時命其子馬祥麟率精銳三百隨行。

黃克瓚勸諫,恐傷軍心,且遼東急需兵力。朱由校冷笑,以遼東局勢與楊應龍之亂為鑑,指出若川中再亂,朝廷將無兵可派,重蹈覆轍。

\"不求戰功赫赫,但求國家安穩。\"朱由校一字一頓,盡顯帝王無奈與堅決,\"我大明,已無力再添波瀾。\"

黃克瓚躬身領命,心中暗自贊同,皇帝深謀遠慮,穩中求勝,乃國家之福。

揮手間,黃克瓚退去,朱由校手中奏章輕拍,目光堅定——川中,不容有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