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9章 湯不換藥。 (第2/3頁)

加入書籤

知縣妄報自殺,屢審不改,終驚動天聽。

此案背後,乃知縣將豪紳稅負轉嫁小民所致。

秀才告狀,身首異處,吾若上奏,恐亦步其後塵。”

畢自嚴聞言,默然點頭,深知此事不可輕言。

皇帝雷霆之怒,必致風雨飄搖,得罪滿朝文武,更非明智之舉。

“然則,君之法,豈非又增百姓之苦?”

“國事艱難,為大明計,吾願一力承擔罵名。”

袁世振長嘆一聲,“百姓之苦,實乃無奈之舉,望蒼天垂憐,共度時艱。”

………

蓬萊水城,古名刀魚寨,坐落於山東蓬萊城北丹崖山麓,依山傍海,氣勢恢宏。

北宋慶曆年間,此地築寨以禦敵;至明洪武九年,擴建加固,北開水門,南立振揚門,土城環繞,引海水入內,更名備倭城,寓守衛海疆之意。

土木堡之變後,于謙率軍抵禦外侮,其麾下備倭軍正是由此揚帆出征,威震四方。

萬曆盛世,戚繼光於此操練水師,萬曆援朝等戰役的壯麗篇章亦由此開篇。

水城佈局獨特,南寬北窄,宛若天成之不規則矩形,水門、防浪堤、平浪臺、碼頭、燈塔、城牆、敵臺、炮臺、護城河等防禦設施一應俱全,盡顯軍事要塞之風采。

昔日,沈有容乃蓬萊水師之佼佼者,而今卻立於水門之上,面對空港,心生疑惑,不禁仰天長問:“吾之水師鉅艦,安在哉?”其聲悲壯,令人動容。

“將軍勿急,船隻皆被遼東轉運使楊嗣昌暫借。”

天津衛參將李雄,沈將軍舊部,無奈答曰。天津、登萊水師整合,李雄奉命調兵至此,不期而遇沈將軍之“質問”。

“陛下旨意,天津撤衛設府,水師歸一,歸天津知府袁可立統轄。”

李雄詳述緣由,面對沈將軍質疑的目光,苦笑不已。

武將失艦,實屬罕見,李雄只得苦笑解釋:“袁知府為解遼東之急,暫借船隻轉運糧草,並探水路。”

“借?何時歸還?”沈將軍眉頭緊鎖,一臉不信。

“此事……遼東轉運司已備銀兩兩萬作為抵押,待其自有船隻,即當歸還。”

李雄訕笑,心中暗道:“文官借物,何時還過?”

沈將軍聞言,怒目而視:“兩萬銀,換我大半水師?”

然念及袁知府乃未來上司,只得隱忍不發,眼神中仍不失鄙夷。

“皆是天命難違。”

李雄尷尬解釋,面頰微紅,知此舉確有不妥。

“況且,朝廷已撥銀兩,購置新艦,以補空缺。”

如此,一段關於船隻借還的軼事,在蓬萊水城的歷史長河中,添上了一抹獨特的色彩。

\"咦?\"

沈有容聞言,面露訝異之色,他多年苦求銀兩以購新戰艦,竟至今日方有轉機。

遙想當年大明水師鼎盛,對海寇多以征伐為主,懷柔為輔。

然而時過境遷,去年他竟親自涉足招安袁八老之事,究其根源,乃是福建水師戰艦殘破不堪,難以再戰。

\"撥款幾何?\"沈有容急問。

\"袁知府慷慨解囊,五萬兩白銀已至。加之宮中特使接管長蘆鹽場,於天津興辦官鹽,月有盈餘,分潤於我軍。\"

李雄答道,隨即補充道,\"目前總計,可用之銀七萬兩整。\"

李雄眨動慧眼,望著沈有容:\"長蘆鹽場,內廷與天津府共治,月入多少,實難預料。

但去年十一月得七千,臘月更添一萬三千,頗為可觀。\"

\"本月呢?\"

\"尚未至。\"

李雄攤手,略顯無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