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5章 麻煩事 (第2/4頁)

加入書籤

亂之源,非民之罪。

管理署,則專注於市井繁華之地,掌說唱演藝之秩序。

此輩雖小,影響力卻不可小覷,尤其是在這文化昌盛之明朝。

“朕之所言,卿可盡解?”

“臣已明瞭。”

洪承疇身著略顯寒酸的官服,恭敬應答。

“朕再賜你錦衣衛數人,助你一臂之力。”

言罷,朱由校吩咐身旁小太監:“自錦衣衛中挑選識字者,派予洪卿。”

“紈絝子弟雖不善正務,卻對市井之事瞭如指掌。”

朱由校復言,“卿可嚴加管教,若有不服,儘管送來,朕自會處置。”

“臣叩謝陛下隆恩。”

洪承疇再次拜謝,心中暗自思忖:此皇帝,真乃異數也。

……………

“兵源匱乏之困?”

朱由校斜倚龍椅,目光穿透堂中挺立的曹文詔,指尖輕敲桌面,節奏中帶著一絲不耐。

“陛下,雖徐尚書新軍、臣之家丁及原京營兵丁俱全,且臣與孫傳統屢赴西山、石景山礦區及順天府各縣募兵,然因豹韜衛優先補給之需,臣至今未能足額。”

曹文詔苦笑,望向龍顏,道出苦衷。

“虎賁衛加上輜重,亦不過九千之數,莫非順天府已無壯士可徵?”

朱由校眉頭微蹙,心中暗自思量,大明兩百五十餘年輕徭薄賦,怎會無勇士應徵?

“陛下,應徵者寥寥,皆因陛下所設虎賁衛門檻過高,佃戶、貧農難以企及。而體魄強健者,多為中、上農,家有田產,豈願從軍受苦?”

曹文詔無奈回應,言辭中透著幾分淒涼。

“此誠難題矣。”朱由校撫額,面露愁容。

“城建營亦無可用之才?”

“回陛下,為臣與孫傳庭所挑,城建營多為老弱,難當大任。”曹文詔搖頭如撥浪鼓,言辭確鑿。

“……”

朱由校沉吟片刻,終是明瞭癥結所在,“標準略降,先召良家子弟入營,待其體健,再行訓練。”

“臣遵旨。”

曹文詔領命而退,留下朱由校獨自搖頭嘆息,君臣皆難,人才匱乏,實乃國之大患。

隨即,朱由校沉浸於古今通集庫中,提筆疾書變法綱要,思緒飄回隆慶二年,張居正《陳六事疏》中振聾發聵的變法之音。

然於朱由校而言,大明變法之首務,非增財、非強兵,而在明權職、整吏治。

正當皇帝深謀遠慮之際,戶部袁世華“病休”

而獨挑大樑,面對稅收、鹽政、銀幣兌換等重重壓力,愁緒滿懷。

鹽政改革,勢在必行,為解財政之困,他決心推行綱鹽法,重塑鹽政秩序,然背後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讓他步步維艱。

“所需之人,可曾齊備?”

袁世振擱筆,向師爺詢問,目光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誓要在這混沌之中,闖出一條生路。

聞此,師爺面露難色,向袁世振稟報:“眾人對我方使者多冷漠以對,甚者拒之門外,情形堪憂。”

袁世振聞言,眉頭緊鎖,將手中奏章擲於案上,冷聲道:“既如此,待吾自聖上處借得精兵,定當嚴懲不貸!”

隨即,他吩咐師爺:“速將此奏送呈南苑。”

師爺應聲退下。

師爺心中瞭然,東家袁世振性情剛硬,非仁慈之輩,方能擔此鹽政整頓之重任。

昔日於兩淮,他鐵腕治鹽,結保抽丁,私鹽販子聞風喪膽,其手段可見一斑。

正當袁世振籌謀借兵之際,聖上卻悄然前往石景山,意在考察工業之興盛,視工業為強國之基。

石景廠匯聚天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