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1章 秦良玉。 (第2/2頁)

加入書籤

名中寓含嘉靖厚望,卻如流星劃過,未滿三月便夭折,留下無盡遺憾。

隨後的嘉靖十五至十六年,嘉靖迎來生育盛況,五子相繼誕生,然至嘉靖二十八年,僅存其三,猶如秋日落葉,凋零散落。

嘉靖痛定思痛,親授皇子課業,將莊敬太子朱載壑、明穆宗朱載垕、景王朱載圳環繞膝下,悉心栽培。

然天妒英才,子嗣接連早逝,令嘉靖心生疑慮,求教於道士陶仲文,得“二龍不相見”之讖。

初時,嘉靖半信半疑,直至朱載壑冊封太子後三日暴斃,嘉靖終信其言,將儲君教育重任託付外廷,自此“二龍不相見”成鐵律。

時至今日,朱由校雖已登基,卻未受正統儒學薰陶,私下雖得孫承宗指點,但在朝臣眼中,仍近乎“白丁”。

他對傳統儒家典籍不以為意,反對朱熹批註的四書五經,笑言:“何不授我太祖親注《道德經》?”

其閱讀偏好,獨鍾情於《大明律》、王安石《三經新義》及丘濬《大學衍義補》,此三書,各具千秋,卻也讓講師錢象坤頭疼不已,只得任由皇帝自學,自己則在旁假寐,以免露怯遭譏。

丘濬《大學衍義補》,煌煌巨著,一百六十卷,分十二章,涵蓋國計民生,為朱由校重構朝綱提供了寶貴鏡鑑。

正當朱由校沉浸書中,劉時敏悄然稟報:“陛下,秦良玉將軍已至。”

朱由校聞言,驚喜交加,欲親迎以示尊重,然劉時敏勸阻,恐此舉有損秦將軍與陛下威儀。

最終,朱由校按捺激動,靜待秦將軍覲見,一場君臣佳話。

\"爾等豈能盡知?\" 朱由校一語擲地,甩袖而去,途經錢象坤時,淡然留語:\"錢卿,今日議事暫畢,請歸。\"

\"臣,遵旨告退。\" 錢象坤聞言,躬身而退,心中暗喜,天助我也,皇上有客,終得解脫。

步出舊衙,朱由校眼簾忽現一挺拔身影,正是門外靜候的秦良玉,不禁嘆曰:\"真乃巾幗不讓鬚眉,高峻如松。\" 他自身不過六尺有餘,而秦良玉則巍然超出一頭,估摸八尺之軀,氣勢非凡。

秦良玉初見龍袍少年步出,怔愣片刻,旁側小宦輕語點醒:\"此乃聖上。\" 她即刻跪拜,聲如洪鐘:\"命婦秦良玉,叩見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校急步向前,欲扶之起,卻感臂力難敵,心中暗贊:\"此女非池中之物,力能扛鼎,且意志如鐵。\"

\"將軍英勇,請速起身。\" 朱由校言罷,目光掃過秦良玉一身軟甲,風塵僕僕而不失英姿颯爽,剛柔並濟,盡顯軍人風骨。

\"朕覽昔時戰報,萬曆二十八年,將軍隨李化龍平叛,大破楊應龍,其英勇令朕心馳神往。\"

他續道,\"古有李平陽、梁紅玉,今有大明秦良玉,實乃國家之幸,萬民之福。\"

秦良玉,史冊留名,唯一以王朝名將之姿,載入將相列傳之女傑。

明末朝野,功過是非,爭議紛紜,唯秦將軍之名,廣受崇敬,無一例外。

川蜀之地,秦馬兩家,忠肝義膽,從未負國,令人敬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