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7章 朱由檢。 (第2/2頁)

加入書籤

己事,需親為,豈能依賴他人?”言罷,他輕拍塵灰,悠然落座,目光深邃地注視著幼弟,心中暗自思量:此子雖小,日後或成風雲人物,然其性格多疑,皆因幼時經歷所累。

“勖勤宮中,可好?”朱由校趁番薯稍涼,溫聲詢問。

“回皇兄,臣弟一切安好。”朱由檢答道,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畏懼。朱由校心中輕嘆,知童年陰影難以抹去,唯願時光能慢慢撫平其創傷。

朱由檢與熱薯較勁,心急如焚,此性難移。

“朕原擬袁可立為師,奈何他需鎮守天津,京中無緣得授。”

“故朕意遣你赴津,師從袁公,意下如何?”“臣弟,願往。”

聞及離京赴津,朱由檢初時瑟縮,旋又眸光閃爍,心生嚮往。

“善。”朱由校頷首,決然道,“明日啟程,王承恩伴行。”

他目光遠眺東方,心中籌謀深遠,既防身陷囹圄,又備後路無憂。

九齡稚子,尚可雕琢。

大明風雨飄搖,唯袁可立與孫傳庭可託孤。然孫氏尚幼,唯袁公可擔重任。

遣子從師,意在歷練,洞悉民情,以備不時之需。若有不測,遺詔袁公攝政,朱由檢未滿二十五,不得親政。如此佈局,方保社稷無虞。

皇帝所望,乃天津也,古稱津沽、津門,歷史悠遠。

朱棣曾由此渡河,靖難之役由此始。永樂年間,得名天津,寓意天子渡津之地。

初,天津為軍事重鎮,後漸成繁華都會。

商賈雲集,城外喧囂;城內則略顯蕭瑟,屋舍凋零。

袁可立巡視兩日,不禁感慨:“天津名衛而實已不存。”

城外繁華,城內蕭條,此中緣由,皆因商賈。

衛所士兵多棄甲從商,天津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商業蓬勃發展。

長蘆鹽場興,鹽商聚;漕糧轉運,糧商雲集;造船業盛,船戶匠人眾多。

袁可立與張之極深入調研,發現商賈之勢已近乎掌控衛所。天津之未來,需廢衛設府,以應時勢。

袁公夜以繼日,於臨時知府衙門內,依據皇上之構想,編纂施政大綱。

天津將成轉運樞紐與食品加工之城,造船業興,道路修,聯遼東與京城;漁業盛,醃製海產,供京營之需。

袁可立深知重任在肩,先察水師,再謀船隊,待沈有容至,共圖大業。然他未料,此任實為棘手之難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