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0章 分配。 (第3/5頁)

加入書籤

此舉,意在重申皇權至上,恢復朝廷之威嚴。

…………

吏部之內,周應秋手執名冊,逐一審視人名,神情專注。

驀地,身側忙碌於統計的孫如遊側目,輕聲言道:“聞有士子被遣任鄉長,心懷不滿?”

“不滿又如何?”

周應秋挑眉,手指輕叩桌上聖旨,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逆旨不遵,即為不忠不敬,功名自當剝奪,以儆效尤。”

孫如遊聞言,恍若醍醐灌頂,喃喃自語:“恭順之道,確為仕途之基。”

隨即,他話鋒一轉,引經據典:“昔日盛唐,科舉繁盛,科目眾多,諸如明法、明字,皆為一時之選。”

言罷,目光含笑,試探性地望向周應秋。

“此皆陛下復古之心,借古鑑今。”

周應秋淡然一笑,揮手間盡顯從容,“而今大明,陛下以律法、算術、行政三科為要,意在速求中興,我等自當領會聖意,鼎力支援。”

孫如遊略一沉吟,憂慮道:“八股取士,二百載矣,驟變恐生波瀾,民間非議四起。”

“此乃庸人自擾。”周應秋不以為意,輕搖手中名冊,“陛下並未廢棄八股,士子若真有才學,何懼變革?再者,律法、算術,皆為治世之實學,非愚鈍之輩所能掌握,士子們理應欣然接受。”

“然則,自元順以來,朱注四書五經為科舉圭臬,理學深入人心,今忽以實用之學選才,士子中或有不服。”

孫如遊再次提出疑問。

“不服者,不過自視甚高,未識時務耳。”

周應秋輕笑,言辭間盡顯自信,“士子多以慕經求義為榮,然官考所試,不過《算經》、《到任須知》、《大明律》等基礎之學,皆是日常政務所需,學以致用,方為正道。”

言及理學,周應秋撫須而談:“陛下未廢科舉,未改經典,理學仍為顯學,士子們無需憂慮。”

孫如遊聞言,豁然開朗,點頭贊同:“周尚書所言極是。”

一番對話間,學子分配之事塵埃落定。五百才俊,前百名榮耀入京,分列六部諸衙;其餘則按科分配,各司其職,律法之士赴刑名,數算之才入稅務,各有所歸,各展所長。

行政科一員,竟搖身變作鄉間父母官,果果分配既定,又需覲見龍顏,再奏一章,待御筆親批,而後昭告天下,榜上有名。

二人攜手,共攜聯名奏疏,步向西苑。未至目的地,卻意外伴駕出城,踏青而去,春風得意馬蹄疾。

街市繁華,朱由校心中感慨:世間繁華,首推順天府,人潮湧動,摩肩接踵;商鋪琳琅,唯朝陽門東市獨步天下。

若論比肩者,唯應天府可談,昔日大明雙都,輝煌一時。

昔日萬國來朝,天威遠播;山河壯麗,邊疆安定。

然時過境遷,大明自盛轉衰,雖有宵小蠢蠢欲動,然亡國之憂尚遠。

朱由校觀路上行人,面色紅潤,心中疑雲:國勢雖微,何以無亡國之兆?

昔日裝備簡陋,猶能克敵制勝;稅賦沉重,起義軍亦難逃天網。

朝廷權威,猶存昔日風采,地方不敢有二心。

如此局勢,若置於漢獻、唐哀之手,必為翻身之良機。然朱由檢何以至此?

徐慧兒輕聲喚皇后,朱由校沉浸於外物,未聞。徐婉兒輕拉其妹,不欲擾君心。

半月相處,徐婉兒已洞悉皇上性情,時而靈動,時而呆愣。

“皇莊已至。”

劉時敏之聲打斷了這份寧靜。

朱由校收回目光,調侃徐婉兒:“看了一路,朕都羞紅了臉。”

徐婉兒驚醒,羞赧推之:“夫君取笑!”二人笑語間,盡顯伉儷情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