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6章 番薯、土豆、玉米! (第4/5頁)

加入書籤

\"遵陛下前例,於承天門廣開才路,此次順天府之選,自當設於順天府貢院,以續輝煌。\"

孫如遊胸有成竹,侃侃而談。

\"既如此,行政、律法、算學三科並重,官考可分三日,每日專攻一科,以顯其深廣。\"

孫如遊進一步闡述了自己的構想。

與此同時,董應舉與袁世振、周應秋正熱議順天府新政。

\"城外局勢尚不明朗,但城內已風起雲湧,新政初露鋒芒。\"

董應舉手持香茗,為周應秋斟滿,語氣中滿是感慨。

\"往昔新政推行,多遇阻撓,百姓亦多有怨言。

此番順天府重編戶冊,本以為亦是棘手之事,未料竟如此順暢。\"

袁世振接過話頭,言語間透露出一絲意外。

\"陛下妙計安天下,遣錦衣衛將乞兒送往西山採煤,新政之舟自然揚帆破浪。\"

周應秋輕抿一口香茗,笑談間透露著對皇帝決策的高度評價。

\"此中緣由何在?\"

董應舉初涉官場,雖有心向學,仍有諸多不解。

\"你可曾聞燕山前衛譁變之事?事後錦衣衛追查謠言,雖未擒得真兇,但乞丐之禍已現端倪。皇上藉此契機,一舉剪除京城豪門富商之羽翼,實乃高瞻遠矚。\"

周應秋緩緩道來,言語間透露出對朝政的深刻洞察,同時向皇宮方向拱手致敬,以示敬仰。

你可曾窺見那些名義上的家族親信,如何在豪門巨賈間翻雲覆雨,編織著不為人知的陰謀?\"

\"哦?\"

董應舉聞言,撓頭冥思,一臉困惑。

\"京中內幕我雖不諳,但在兩淮之地,此等景象,早已屢見不鮮,如同家常便飯。\"袁世振見董應舉迷茫,解釋道。

\"兩淮豪門,竟驅使家人於市井操控乞丐、流民,結黨為惡,橫行霸道。鹽戶苦不堪言,既要向朝廷納鹽,又遭其盤剝,所交課鹽,竟逾朝廷之數,實乃駭人聽聞!\"

言畢,袁世振目光炯炯,轉向董應舉:\"你可知,我於兩淮,是如何破此困局的?\"

\"願聞其詳。\"

\"我非但保障鹽戶權益,更令各鹽場組建鹽丁巡邏,對滋事之徒,視同私鹽販子,嚴懲不貸,誓要斬斷這貪婪之手!\"

董應舉聞言,心生敬意,暗忖:此公手段,果決狠辣,兩淮之地,必已血染長街。

\"至於京城乞丐,你以為他們如何苟活?沿街乞討,或是竊賊行徑?非也!實則淪為豪門走狗,受其豢養,世態炎涼,可見一斑。\"

周應秋接言,語帶諷刺:\"想成豪門之犬,亦非易事,需有資本傍身,非人人可為。\"

\"你之所以能順利推進戶籍編冊,實乃陛下令錦衣衛整頓京城乞丐之福。\"

\"原來如此。\"董應舉恍然大悟。

後世頻繁掃黑,意在清除社會毒瘤,防止豪強凌駕官府之上,確保天下安定。

\"戶貼紙尚餘幾何,能否撐至下月?\"

袁世振話題一轉,問及實務。

\"綽綽有餘,戶部所撥二十萬份,至今僅耗三萬餘。\"董應舉答道。

袁世振點頭,手指算盤,計算不已。周應秋則續問:\"昔日五軍都督府之人,你如何安置?\"

\"已編入新設巡檢局,專司防火治安,以保京城安寧。\"董應舉答道。

周應秋頷首認可:\"此輩慣於遊走街巷,善用之,則順天府事務盡在掌握之中。\"

\"下官定當銘記周尚書教誨。\"董應舉恭敬應承。

一番新政探討後,周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