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3章 火炮! (第2/3頁)

加入書籤

虜炮應運而生,射程遠勝虎蹲,實為兩全之策。'

\"十四門重炮若至遼東,熊經略收復鐵嶺,必如猛虎添翼,勢如破竹矣!\"

\"嗯。\"

朱由校聞徐光啟之言,頷首贊同,目光遙指北疆。

\"遣楊嗣昌速運十二炮助熊廷弼,為其收復大業再添一把烈火。\"

料想熊廷弼此刻,正磨刀霍霍,誓復鐵嶺。吾輩此番助力,恰似春風化雨,助力更盛。

瀋陽城內,烽火連天之際,秦邦屏等雖未歸,然川軍調動之訊,已如飛鴻傳書至熊廷弼案頭。

升官之喜,他全然不顧,心中唯有遼東安危。

見首令召回川兵,熊廷弼愁眉不展,搔首苦思,幾欲成禿。

川兵乃其遼東軍之磐石,一旦抽離,遼東局勢恐將動盪不安。

大明南北之隙,已深若鴻溝,渾河血戰之鑑,歷歷在目。

川軍渡河鏖戰,浙軍隔岸觀火,待川軍力竭,遼軍又作壁上觀,此等景象,令人心寒。

遼東軍中,川、諸鎮、遼東三軍矛盾重重。

石柱土司兵紀律嚴明,傲視他軍;諸鎮客軍則視遼軍為廢物,川軍為鄉野之眾;而遼東衛所軍,則將二者皆視為侵擾地方之賊。

\"石柱、酋陽土司,暫留勿動。\"

見此行令,熊廷弼稍感寬慰。

\"報經略,廣寧知府孫傳庭急報,楊鎬率四千精銳赴鳳凰城矣。\"

正沉思間,長隨匆匆入內稟報。

\"哦?\"

熊廷弼眉頭微蹙,旋即取信一封,遞與長隨。

\"速將此信交予楊兵馬使,不得有誤!\"

\"遵命!\"

長隨領命而去,途中回望,只見熊廷弼已再度沉浸於書信之中,心中暗自納罕:莫非今日之事,真有乾坤逆轉之兆?

楊鎬身為定遼兵馬使,此番赴鳳凰城,意在染指遼東軍事指揮之權,其意圖昭然若揭。

然熊廷弼之應對,卻顯得從容不迫,令人難以捉摸其胸中丘壑。

熊廷弼非但不怒,反書尺素以應,此中玄妙,令人費解。

“楊鎬鎮守遼右,右翼無憂矣。”

語畢,熊廷弼輕撫輿圖,勾勒疆界。

“昔日撫順關復歸,待城垣重築,鐵嶺開原,指日可復。”

其指沿遼東長城蜿蜒北去,低語若思。

“然則,開原、鐵嶺之奴,或已暗生退意。”

“經略大人,內喀爾喀夜不收來報緊急。”

話音未落,總兵官朱萬良匆匆入內。

“何事驚擾?”

熊廷弼聞言,心頭微震,抬眼詢問。

“奴賊欲以鐵嶺贈巴林,開原則予扎魯特,此為何意?”

熊廷弼聞言,滿目愕然,彷彿一串串問號躍然額前。

內喀爾喀五部,錯綜複雜,扎魯特、巴林等部,各懷心思。

其中巴嶽忒部勢弱,而烏齊葉特部炒花雖為盟主,實力卻非最強。

最強者,莫過於翁吉剌特之暖兔、齋賽叔侄。

“此莫非‘二桃殺三士’之計乎?”

熊廷弼凝視輿圖,心中暗忖。

“奴賊此舉,意在挑撥內喀爾喀自相殘殺。”

“齋賽豈能輕易就範?”熊廷弼追問。

“此事尚無定論。”

朱萬良搖頭苦笑,續道,“自馬根單堡戰後,夜不收北進,恰逢奴使赴內喀爾喀,遂擒之審訊,得此情報。”

熊廷弼聞言,起身凝視屏風上輿圖,良久,長嘆一聲:“好一招陰陽並濟之局!”

陰者,使內喀爾喀五部若即若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