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5章 孫承宗. (第2/2頁)

加入書籤

朱由校冷笑更甚,憶及海瑞往事,遂言:“海青天亦自微末而起,卿既欲效仿,朕便賜卿一縣教諭之職,待卿成就楊青天之名,再言進諫不遲。”

楊漣愕然,爭辯無果,韓爌見狀,連忙上前解圍,言諫言乃臣子本分,不應因此受罰。

朱由校淡然以對:“朕非罰之,乃試之。若卿真有海瑞之才,朕自當傾聽。若無,則何須多言?”

言畢,目光如炬,直視韓爌,似有深意。

韓爌心中一凜,不敢再言,只請陛下回宮,以防不測。

朱由校微微一笑,似有成竹在胸,步入馬車,揚長而去。

\"汝之好奇心,竟至於朕餐食幾碗米乎?\"

\"陛下,臣……誠惶誠恐,汗如雨下。\"

韓爌聞言,面色驟變,惶恐之餘,跪倒在地,顫聲答道。

\"知惶恐,尚算明智。\"

朱由校語畢,未再贅言,袖袍一揮,徑自步入馬車,車輪滾滾,絕塵而去,任憑呼喚聲此起彼伏,亦不稍停。

車內,朱由校拾起散落案頭的奏章,匆匆一瞥,卻覺索然無味,終是憤然擲於几上,怒罵道:\"此輩皆乃沽名釣譽之徒!\"

隨後,他陷入沉思,思忖著如何整治這擾人心緒的言官之患。

究其根本,皆因\"閒職過多\",若能使之事務繁忙,料想他們亦無暇再緊盯龍椅之側。

旁側,劉時敏聞聲,身形微躬,宛若透明,與魏忠賢之圖謀權勢截然不同,他乃忠君之典範,皇權更迭,其忠不二,更兼寡言少欲,故而在亂世中亦能保全自身,乃至崇禎朝獄中亦得脫險。

馬車遠去,韓爌仍跪於地,直至僕從攙扶方起,額間冷汗涔涔,心中暗自喟嘆:\"伴君如虎,今日方知其中兇險,若非及時收手,恐遭陛下誅心之禍。\"

幼虎雖小,威壓更甚老病之獅,此問若成實,韓爌恐難逃一死。

\"誅心\",帝王之特權,隱於律法之外,罪名直指謀逆,動輒滿門抄斬,大明之下,不知幾多門戶因之而滅。

韓爌起身,恰見楊漣面如死灰,心中一凜,知其已遭不測,遂寬慰道:\"楊兄且歸,吾將聯絡同僚,於御前為汝求情。\"

轉而面向東林黨眾,勉力道:\"天子年幼,一時氣憤,我等當以大局為重,勿忘初心,共護大明江山。\"

然其心中卻波瀾四起,暗道:\"此幼帝手段,非尋常孩童所能及,其威猛之勢,實非萬曆可比。

萬曆懶政,此子則性情剛烈,逆鱗觸之,必遭嚴懲。\" 如此少年,未來之路,實難預料。

馮顧二將聯手彈劾,錦衣衛詔獄之門轟然洞開,一時風雲變色。

十三位忠臣前赴後繼,欲救時弊,卻遭挫敗,幾成廢黜之局。

今日,楊漣挺身而出,冒死直諫,豈料龍顏非但未悅,反賜“展露鋒芒,朕欲觀之”之令,寒氣逼人。

此後,誰人還敢輕言規勸幼主?新官上任,烈焰三熾,獨照言官之境,令人唏噓。

“韓公之論,金石之言也。”

“誠然,陛下此舉,豈非寒了天下士子之心?”

目睹楊漣之遭遇,旁側有人按捺不住,於韓爌耳畔低語。

“正因如此,吾輩言官更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以正朝綱,匡扶社稷。”

“正是,朝堂若盡是噤若寒蟬之輩,大明何談未來?”

見議論漸趨激烈,韓爌急中生智,出聲制止:“諸位同仁,此事重大,宜從長計議,暫且罷議,各歸本位。”

若不慎言行,招致非議,豈非自尋煩惱,如頸懸利劍乎?

懇請諸君慷慨賜票,共襄盛舉,不勝感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