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0章 科技興軍。 (第2/2頁)

加入書籤

院張問達頭疼不已,威望漸失。

“南直隸之行,誰人願往?”張問達問畢,滿堂皆寂,面面相覷。

北方官懼南方勢力,南方官避家鄉是非,皆不願攬此燙手山芋。一場官場推諉,悄然上演。

身為江南之子,若有所獲,恐遭鄉親唾罵,斥為忘本之徒;若無斬獲,又必遭群起而攻之。

大明官闕日甚,基層之控微乎其微,南直隸之行,實為荊棘滿途,無論誰人赴任,皆成苦役。

一有發現,南人必心生怨懟,或煽動民變,或嫁禍倭寇,手段百出;若無所獲,則難向聖上覆命,南直隸稅債累累,聖意難測,然眾人皆知,無功而返者,貶謫難逃。

“能者居之,庸者退之”,此言猶在耳,此差猶如燙手山芋,避之唯恐不及。

“咳咳……”張問達面色不豫,恰逢湖廣道御史王安舜輕咳示意,以風寒為由婉拒遠行;貴州道御史劉蘭緊隨其後,以家事纏身為辭,言及嬌妻待產,恐失天倫之樂,更懼旅途兇險,累及家人。

一時間,諸人紛紛效仿,老母需侍、妻孕待產、女嫁子病,各尋託詞,避之不及。

張問達冷眼旁觀,心寒如冰,言官之中,派系林立,獨狼、齊楚浙黨林為盛。同為朝臣,何以不能共克時艱,護佑上官?

王三善,新任右僉都御史,拍案而起,正氣凜然:“吾輩身為臣子,當為國分憂。

南直隸稅銀拖欠,國用告急,豈能不查?”

他洞悉人心,直指眾人怯懦,逃避職責。

“皇上明令各司其職,不得逾越,爾等雖未越權,卻失於職守。國難當頭,爾等卻瞻前顧後,何以立於朝堂?”

言畢,王三善提議,由戶科給事中及浙江、江西兩道御史前往查辦。

張問達聞言躊躇,深知人選多為東林中人,恐有偏頗。左光斗,浙江道御史,自請回避,言及鄉土之情,恐難公正。

王三善卻力排眾議,贊其剛正,意在藉此機會,試探東林真偽,是憂國憂民之君子,亦或偽善之徒。

張問達亦感為難,恐此舉引發非議。

王三善卻道:“南京若能自清,稅銀何至於滯?迴避之制,乃為防私,非為阻公。欽差查案,非治地方,正需熟知當地之人,以免被矇蔽。”

一番言辭,擲地有聲,盡顯其洞察世事、勇於擔當之風範。

面對張問達的婉拒,王三善內心冷笑連連,面上卻演繹得大義凜然,宛如正人君子。

“陛下自登基以來,雷霆手段懲貪腐,實祿養廉,內帑解困,補缺安民,更開恩科廣納賢才,實乃聖明之治。

爾等素以國家棟梁自居,今國難當前,莫非欲作壁上觀乎?”

“下官願往。”

左光斗等人聞王三善言辭犀利,暗含譏諷,即便心有不甘,也只得拱手應承,生怕被扣上“逃避國難”的帽子,遺臭萬年。

“既如此,此事便塵埃落定,速速遴選人才,呈報聖上。”

王三善一語定乾坤,隨即起身,帶著不容置疑的氣場,大步流星而去,留下滿室驚愕。

張問達望著那漸行漸遠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暗自感嘆:“伴君如伴虎,師者更非凡。”

他一時恍若隔世,險些忘了自己乃是都察院之長,左都御史的身份。“張公,回神了。”王舜臣輕聲呼喚,將他從思緒中拉回。

“罷了,就按他說的辦吧。”張問達無奈應允,權宜之計,總比讓聖上責備都察院怠政要好。

且說左光斗,雖以剛正不阿著稱,人稱鐵面御史,但在此刻,也不得不屈從於時局,成了王三善巧妙佈局中的一枚棋子。

世事如棋,局中之人,誰又能獨善其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