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8章 缺錢 (第2/3頁)

加入書籤

李長貴不解其意,卻也大方相借。

王掌櫃兩指輕夾,一吹之下,嗡嗡作響,讚歎之餘,詢問道:“你家庫存幾何?”

“意欲何為?”

李長貴反問,戒備之心油然而生。

“我願加價兩成,換取此幣。”

王掌櫃直言不諱。

李長貴嗤之以鼻,銀幣迴歸掌心:“市場之熱,你我心知肚明,此等稀缺之物,豈是輕易可換?”

銀幣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李長貴繼續說道:“一枚當二,供不應求,京城日限三萬,各路商賈雲集,爭相競換。”

王正德聞言,雖心嚮往之,卻也知難而上:“產量何時能增,實乃未知之數。”

白思商人冷言相告:“寶泉局日鑄十五萬,九萬入內庫,三萬歸度支,三萬散民間,大戶優先,我等小本,恐難分羹。”

王正德聞言,胖臉微皺,心存僥倖:“內庫、度支之銀,終歸流通,或有轉機。”

白思搖頭苦笑,揭露真相:“袁侍郎掌舵應天府,大戶專享,我等小戶,只能望幣興嘆。”

一番對話,商海沉浮,各懷心思,范進雄立於二樓,凝視這一切,心中已有了更加深遠的籌謀。

\"國庫銀荒,預計未來新增之財,首要惠及順天府。\"

\"呵,那群南地的朋友。\"

\"陛下身在順天,怎反予應天府恩澤,令人費解。\"

自元朝遺夢,南北裂痕猶存。

聞南人慾爭銀幣配額,眾怒難平,皆憤憤不平。

\"四成火耗,彼輩可願承受?\"

然,眾人之中,獨有一異類,語出驚人:\"聞袁侍郎正研《漢書·食貨志》,頗有深意。\"

言罷,白思望堂中眾人,神色淡然,續道:\"料其屆時縱有不願,亦將被迫就範。\"

\"《漢書·食貨志》?何物也?\"商賈雖偶涉書卷,於史書卻多不感興趣。

忽有博學之士,驚呼而出:\"算緡、告緡二令乎?正是。\"白思頷首肯定。

\"舉報藏匿金銀,家財盡歸他人,此非公然掠奪乎?\"

白思一語既出,滿堂譁然。

二令之下,商賈惶恐,家產岌岌可危,直如刀俎魚肉。

\"朝廷公卿,豈會縱容此等暴行?\"

\"市面上銀兩匱乏,此舉無異於明火執仗!\"

\"僅限順天府實施?\"

白思安撫眾人:\"諸位稍安勿躁,此事尚待定奪。\"

\"為何獨增三成火耗,豈非歧視我等南人?\"南籍人士憤慨難平。

\"據說,乃因朝廷覺南方欠恭順之故。\"

\"我南人何曾不恭順?\"質疑聲起,李錦嚴面紅耳赤,反問道。

白思冷眼旁觀,諷刺道:\"大明疆域遼闊,北方除陝西外,餘皆貧困,而欠稅之地,多在南方,南直隸尤為重災區,遼餉拖欠何巨?恭順與否,諸位心知肚明。\"

李錦嚴聞言,臉色變幻莫測,終是憤慨回應:\"此乃南地賦稅沉重所致!\"

\"南贛與福建可不受此詬病。\"

一旁南贛商人冷笑插話,\"福建無欠稅之憂,我南贛賦稅、遼餉,皆由周尚書親自押送京城,清白可鑑。\"

誠然,我粵地稅負亦重,然分文未敢遲滯。

話音未落,又一粵商接茬,笑道:“此番北上納貢之餘,吾等船隊還兼程帶回二十四尊海疆瑰寶——火炮,可謂一舉兩得。”

……

李錦嚴正欲發作,卻見王正德悠悠開口,似笑非笑:“實話實說,若能大額兌銀,即便火耗增三成,順天府之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