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3章 出門沒看黃曆的那日松 (第3/3頁)

加入書籤

前行。

下面談談戰爭的收穫,它徹底摧毀了蕪湖地區元朝的機動兵力,為蘇星雲在此地推行土地革命掃清了障礙。此外,戰鬥還收穫了豐富的戰利品,包括六百匹戰馬,其中雖多為閹割過的馬匹,但仍有數十匹具有生育能力的公母小馬,要不是為了這些馬,蘇星雲也不會實行包圍戰術。直接用火槍統統打死。

對於俘虜的處理,蘇星雲讓他們放下武器,自行滾回蕪湖城去。第一蘇星雲不想殺俘虜,第二這些人養著費糧食,蘇星雲現在的勞動力夠了。第三這些人已經被嚇破膽了,逃回去,這輩子都不敢上戰場了,還會傳播恐怖情緒。

戰後,訊息靈通的地主們為了規避可能的土地政策風險,紛紛將名下土地精確分配給自己的親屬,每人恰好分得30畝,不多不少,試圖以此規避土地改革。蘇星雲得知此事後,採取了默許的態度,這一策略進一步促使各地地主效仿,有的將剩餘土地分給親戚,有的則直接贈予佃戶,導致土地改革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落空。面對這一局面,蘇星雲迅速調整策略,將重心轉向打擊高利貸和民間賭場,以維護農民利益,同時利用被嚇破膽的地主階級作為“帶路黨”,加速鄉鎮行政機構的建立與鞏固。

在推進土地改革的過程中,蘇星雲還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現象:不僅漢人受到壓迫,就連部分蒙古族也淪為地主的佃戶,掙扎在飢餓的邊緣。這一發現讓他震驚,透過深入調查,他了解到蒙古族雖然是當時的統治民族,但其底層民眾並未享受到應有的特權。元朝上層忙於享樂與土地兼併,窮親戚的死活誰關心,這些人那麼多,吃也得把元朝吃垮。所以這些流落在鄉間的蒙古人,往往一開始是自耕農,經過幾場災年手上的土地就被兼併了。

蘇星雲意識到,這些流落鄉間的蒙古人與漢人農民一樣,都是受害者。他進一步分析,蒙古人所謂“高等人殺死漢人只賠一頭牛”的法律,在城市中或許能得以執行,但在鄉村,蒙古貧民若敢囂張跋扈,第二天被悶棍敲死在路邊都不知道咋死的。

對於這些蒙古人,蘇星雲下達了一個命令。他要求所有治下的蒙古平民從百家姓中挑選一個漢姓,並在行政機構進行登記,從此在享受政策待遇時,只要他們不主動提及蒙古人身份,都將與漢人一視同仁,無論是參軍入伍、繳納稅款,還是參與選舉與被選舉,都享有同等的權利與義務。

這項政策自實施以來,得到了嚴格的執行,其效果顯著而深遠。隨著時間的推移,僅僅過了一個多世紀,蒙古這一民族稱謂就如同歷史上的鮮卑族一樣,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記憶,融入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廣闊天地中。

在頒佈這一政策的同時,蘇星雲還深刻地向行政組織強調了一個核心觀點:真正迫害我們、造成不公的是腐朽的制度,而非某一個特定的種族。這一理念有效遏制了內部可能出現的種族報復情緒,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和諧共處。一個月後,那些原本懷揣種族主義思想的人發現,他們已找不到明確的報復物件,因為那些蒙古平民已經悄然改換了漢姓,融入了社會中,難以分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