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7章 戰爭武器的進步 (第3/3頁)

加入書籤

將筒內的鐵彈丸噴射出去,在目標區域形成一陣密集的金屬雨。由於筒狀容器相對於普通霰彈受到的空氣阻力較小,因此在延時引信點燃之前,筒內的鐵彈丸能夠保持較高的初速度,從而增強了霰彈的投射能力和射程。

蘇星雲過去一直依賴炮口噴焰來點燃延時引線,但這種方法並不可靠,導致許多彈藥以實心彈的形式墜地,因此霰彈並未裝備。然而,在研究迫擊炮觸地引線時,蘇星雲靈光一閃。他意識到可以將慣性撞針倒裝,使得火炮發射時慣性撞針能點燃筒內的延時引線,從而摒棄了炮焰點火的不確定性。同時,軍工技師們提出了一種新技術,即使用彈簧撐開慣性撞針作為保險機制。

蘇星雲和軍事主官們正在觀察炮兵對新式彈種的實驗。在三公里外,一片片木靶子被鐵彈擊穿,眾人對這種超遠端步兵殺手的效果表示滿意。朱自籌認為,有了這種榴霰彈,實心彈就可以被淘汰了,因為僅憑榴霰彈就能對敵人造成以往十倍的打擊效果。蘇星雲不禁感慨,炮兵真的是戰爭之神。

這時,何峰認為只有班組散兵線戰法才能剋制這種火炮的轟擊,並與之配合。因為在這種火炮的火力下,敵方無法保持嚴密密集的隊形,而以往的排槍戰術也因此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何峰的話引發了關於榴霰彈出現所帶來的戰術變革的一系列激烈討論和爭辯。

蘇星雲意識到,在當前的戰爭環境下,機槍和迫擊炮的優勢尚未顯現,它們在塹壕戰中的作用最為顯著。然而,面對沒有工業化國家的領地對手,塹壕戰難以展開。在這種情況下,迫擊炮和機槍的殺傷力和射程都遠不及他所稱的“戰爭之神”——火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