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9章 大躍進 在古代竟然搞出了電力 (第2/3頁)

加入書籤

,僅靠現有的人力、畜力農業及水力驅動的工業已遠遠無法滿足對鋼鐵的消化需求。他果斷將目光投向了蒸汽機這一革命性動力技術,期望能為工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蒸汽機的製造實驗並未如預期般順利,反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儘管機械原理和構造簡單,樣機也迅速組裝完成,但初次試執行就暴露出了諸多問題。只見蒸汽機噴吐著大量白氣,轟鳴之聲震耳欲聾,宛如數十個高壓鍋同時爆發,場面雖壯觀,事實上,效率極其低下。

更令蘇星雲失望的是,這臺蒸汽機輸出的動力之微弱,竟至於一個成年人僅憑雙手就能輕易阻止其運轉。與高效穩定的水力機相比,它不僅未能展現出應有的優勢,反而成了消耗煤炭的“無底洞”。這次嘗試,無疑是一次徹頭徹尾的失敗。

實驗團隊迅速行動,對蒸汽機進行了關鍵性改進。他們摒棄了柳釘連線的傳統方式,轉而採用錫鉛合金熔液對各個縫隙進行精密焊接。這項高風險的任務,自然落在了敢於嘗試的蘇星雲肩上。他利用太陽的光熱輔助焊接,開展了獨一無二的人體焊接奇蹟。

經過精心調整,蒸汽機再次啟動,漏氣問題得到了顯著改善,但活塞這一核心部件仍存隱憂。在現代工業中,活塞常採用硫化橡膠密封,而橡膠資源卻遠在美洲原始森林,以當時的航海技術,無異於天方夜譚。

面對橡膠缺失的困境,蘇星雲決定採用皮革作為替代品。在工匠們精湛手藝的加持下,皮革密封的蒸汽機竟然成功運轉,漏氣問題被徹底攻克。蒸汽機的鋼鐵巨臂隨著鐵輪的轉動緩緩展開起來。

然而,好景不長,正當眾人準備慶祝之時,一聲沉悶的爆裂聲打破了寧靜,那聲音竟與街頭爆米花爐開爐的響動有幾分相似。眾人驚愕之餘,只見蒸汽機活塞處噴出了些許廢皮革碎片,緊接著是令人心悸的撕裂聲。

事實證明皮革沒有橡膠耐磨,如果換上蘇星雲身上的皮還差不多。可惜蘇星雲沒有為科學獻身的大無畏精神。皮革不行,那就換點別的,十幾種靠譜的材料被換上去,最優良的材料也只是一種軟木,也就是現在熱水瓶塞的那種軟木,這種軟木也只能堅持半個小時,之後便被磨成碎木屑。第一次蒸汽機研製失敗,只能等待領地中金屬加工工藝進一步提高,降低活塞處的縫隙。

實驗證明,皮革在耐用性上遠遠不及橡膠,即便是用上蘇星雲自己的“皮”,顯然也不切實際,畢竟科學探索不會犧牲個人。皮革方案宣告失敗後,團隊馬不停蹄地嘗試了十幾種備選材料。

經過一番篩選與測試,最被看好的是一種軟木材料,類似於現代熱水瓶塞所使用的那種。然而,即便是這種看似理想的替代品,在蒸汽機的高溫高壓環境下也僅僅堅持了半小時,便迅速磨損成碎木屑,無法滿足長期穩定執行的需求。

首次蒸汽機研製的嘗試以失敗告終,但這並沒有讓蘇星雲和他的團隊氣餒。他們深知,問題的根源在於領地當前的金屬加工工藝尚不足以實現活塞部件的精密製造,導致縫隙過大,難以形成有效的密封。

蒸汽機研發受挫後,蘇星雲迅速調整方向,將目光投向了更具前瞻性的電力領域。作為穿越者,他對電力的瞭解遠超這個時代,深知發電機背後的科學原理——切割磁感應線,以及不可或缺的左右手定則。

在那個蒸汽機先於發電機問世的年代,電力原理的突破無疑是科技進步的瓶頸所在。但幸運的是,蘇星雲憑藉自己深厚的電磁學功底,毫無保留地將這些現代科學的傳授給了人們。他巧妙地借用“天命所歸”的說辭,讓領地的工匠和學生們深信不疑,畢竟在古人眼中,雷霆之力本就充滿神秘與神聖。

發電機的核心原理實際很簡單,但是利用原理製造發電機卻是一個很困難的過程。首要難題便是磁體的獲取,自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