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4章 撕破臉之淮河之戰 (第2/5頁)

加入書籤

共合軍已經與賈督師達成了某種協定,雙方將以淮河為界,互不侵犯。這些流言在江南和淮北地區迅速傳播開來,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當然,像脫脫宰相這樣經驗豐富、洞察力敏銳的人物,他在聽到這些流言的第一時間就識破了其中的破綻。他清楚地認識到,這不過是共合軍使出的一種拙劣的反間計罷了,其目的無非是想動搖元軍的軍心,製造混亂。

古人云:“人言可畏,三人成虎。”這句話在現實中得到了印證,尤其是在皇權至上的時代。比如皇帝本人,以及朝廷中那些位高權重的蒙古大貴族們,他們原本可以用自己的財富盡情享樂,但現在卻不得不將資金投入到軍隊中。隨著這支軍隊的日常消耗日益龐大,這些貴族們也開始關注起國家的財務狀況,甚至開始出現了對軍隊的彈劾之聲。

脫脫宰相,憑藉自己的權威暫時壓制了這些異議。但在承受了巨大壓力之後,他還是選擇給遠在前線的賈敦熙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勸告賈敦熙不要過於在意那些流言蜚語,要穩紮穩打,鞏固陣地。然而,他也隱晦地提到了當前朝廷財政的困境,希望賈敦熙能夠理解朝廷的難處。

收到這封信的賈督師,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悲涼。他獨自一人在軍營中發呆了一整夜。其實,當這些謠言第一次傳入他的耳朵時,他就已經開始思考可能出現的情況。而現在,脫脫的信件無疑證實了他的擔憂——朝廷上下對他的信任已經動搖了。在一個皇帝擁有絕對權威的時代,長時間遠離皇帝,又沒有朝中重臣為其美言,失寵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命運。

不得不說,王天柱這一策略實在是高明至極,甚至可以說是狠毒。賈敦熙本就不是蒙古裔,這在元朝統治者心中就存在著天然的防備心理。如今,這些流言蜚語正好擊中了要害,將這位手握重兵的將領逼到了懸崖邊上,不得不戰。在這種情況下,賈敦熙必須做出選擇,要麼奮勇作戰,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忠誠和能力;要麼坐以待斃,等待著朝廷的進一步打壓和猜忌。

公元1348年十二月十三日,原本停滯了九天的元朝平叛軍終於開始渡過黃河,這一訊息傳來,共合軍軍官團無不歡欣鼓舞。北方軍團總指揮官何成立即下令全軍後退十公里,以保持安全距離,同時命令騎兵團密切監視敵人的渡河動向,但嚴格規定不得干擾對方的渡河程序。

冬季的淮河水位不高,水流平緩,這為元朝大軍架設浮橋提供了便利。隨著浮橋的搭建完成,元朝大軍開始了渡河行動。整個過程異常順利,這讓一直擔心敵軍會半渡而擊的賈督師長舒了一口氣。當然,如果附近沒有共和軍的騎兵在嚴密監視,或許他會更加安心。

此時,蘇星雲已經抵達軍中,他正準備前往敵軍陣地送交戰書,以通知敵軍決戰。何成看著他,臉上露出了苦澀的表情,勸說道:“先生,雖然您的武功高強,但這次送信的任務還是交給別人吧?”蘇星雲回答道:“這個任務確實不宜由我親自執行,但現在確實需要一位武功高強之人前去送戰書,邀請敵軍決戰。只有我親自前往,才能確保毫髮無傷地完成任務。難道元軍中還有能夠屠蛟的猛將嗎?”

這時,一旁的朱自籌挺身而出,堅定地說:“如果此行註定有去無回,那麼我願意代替先生前往。”蘇星雲聽後,笑著擺了擺手:“你們不必再勸了,這是我最後一次冒險。此戰之後,我共合軍必將無敵於天下。但現在,為了戰役的圓滿成功,我必須親自走這一趟。”

正午時分,陽光熾烈,元軍已經全部渡過黃河並在紮營防禦,準備應對可能到來的敵襲。在這緊張的時刻,蘇星雲單騎前來,很快進入了元軍的視線。幾十名騎兵迅速將他包圍,蘇星雲站在原地,高聲宣佈:“我是共合軍使者,請元軍統帥出來見我。”

包圍蘇星雲的騎兵中,一位百夫長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