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6章 大都會戰之兵臨城下 (第4/5頁)

加入書籤

現在部隊之所以停在這個地方,是因為在經歷了兩天的相對和平時期後,元軍似乎要有大動作了。這個地方地勢險要,非常適合防守,因此陸海便選擇了這裡作為駐紮地。

元軍方面當然也不會閒著,他們現在正醞釀著一場大規模的行動。經過大都方面的一再催促,元軍已經下定決心,不再讓遠征軍繼續肆意妄行了。現在,五萬人的騎兵隊伍已經開始集結,準備發起一場集體衝鋒。看來,八里河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將會提前五百年在這裡上演了。

缺乏遠端武器的元軍馬隊開始裝備膛線槍,他們正面衝鋒而來,氣勢洶洶。雖然猛烈的火炮對攻擊騎兵群造成了大量的殺傷,但這樣的火力密度與後世的彈幕相比還是顯得有所不足。榴霰彈的殺傷力雖然強大,但仍舊無法徹底阻止騎兵的衝鋒。很快,騎兵們便進入了步兵的三百米有效射程之內,一排排整齊而急促的火槍聲開始響起。

面對六連發步槍的密集火力,這支騎兵始終無法突破至陣地一百米的範圍內。對他們來說,彷彿撞上了一堵無形的牆,無法再進一步。然而,就在此時,一支九千人的騎兵隊伍開始從側翼發動進攻。佈置在這裡的一個團,擁有一千八百多名士兵,雖然奮力抵抗,但似乎有些擋不住騎兵的猛烈突進,讓這些騎兵一度突進到了陣地八十米的範圍內。

騎兵們拋射的弓箭已經開始對共和軍造成減員,但這也是他們所能做到的極限了。因為在離陣地八十米的地方,陸海精心佈置了幾叢鐵絲網。儘管共和軍的鐵絲網數量有限,無法做到完全防護,但它們給衝鋒的騎兵造成了巨大的困擾。在高速衝鋒的過程中,一旦被鐵絲網掛上,一大塊皮肉就會輕鬆被撕扯下來,給騎兵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阻礙。

這種鐵絲網用馬刀是無法砍斷的,必須使用鋸子才能切割,但共和軍當然不會給元軍這樣的機會。在鐵絲網面前受阻的騎兵們,顯然不會繼續在這個防線上玩穿刺遊戲,他們開始尋找其他突破口。

大批騎兵開始聚集在沒有佈置鐵絲網的地段,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他們唯一的突破機會。然而,共和領地當前生產能力的不足,鐵絲網的數量實在是有限,無法覆蓋整個防線。

但這樣的火力配備已經足夠了。此時,加特林機關槍開始大顯神威。由於金屬子彈的生產較為困難,共和軍經過不懈努力,終於研發出了適用於機槍的紙殼子彈。這種由硬紙板製成的子彈,經過一系列硬化和塗油的工序以保持光滑,成功降低了卡殼的機率。

與此同時,機槍的規模化使用也得以實現。在沒有鐵絲網防護的幾個地段,大量聚集的騎兵遭到了五十挺機槍的猛烈掃射。與此同時,迫擊炮也開始在這個人群中釋放出強大的威力。

僅僅五分鐘的時間,元軍就深刻體會到了這個看似薄弱的防線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陷阱。崩潰開始了,在這短短的五分鐘內,這些機槍群一共射出了 25 萬發子彈。前來衝鋒的騎兵,十個人中難以存活一個。

此時,正面戰場也逐漸分出了勝負。到了下午,炮兵開始轟擊對岸並架設浮橋。元軍在付出重大損失後,失去了對通惠河的控制。第二天,經過一系列激烈的拉鋸戰,元軍的這次阻擊戰役徹底宣告失敗。

在這一戰中,元軍共損失騎兵三萬八千人,步兵一萬五千人。而遠征軍在這次會戰中的成績雖然比英法聯軍稍差一些,但傷亡人數也僅為 321 人。由此可見,現在的蒙古人確實比清朝時期的還要勇猛一些。此後,儘管元軍在大都附近的軍隊數量依舊龐大,但再也沒有一支軍隊敢於主動向共和軍發動進攻了。

而共和軍在經過十天的行軍和戰鬥後,終於將鐮刀鐵錘旗插在了大都城下。當然,在通惠河會戰過後,共和軍在兩天內沒有繼續行動。一方面,軍隊需要休息和調整;另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