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章 道滿流民不足奇 (第2/6頁)

加入書籤

向北通往衛南、濮陽等縣的縣城,向南經韋城、胙城等地通往滎陽郡。

他們現下所在的位置,正處在衛南與胙城之間。

上午時分,官道上來往的行人頗有。

驟然見到這麼一大夥的“賊寇”,抄矛帶棒,大呼小叫,打著五顏六色的旗幟,亂糟糟地從西邊的黃河岸邊湧來,登時就有不少的行人驚駭失措,慌亂逃跑。

然亦有並不驚慌,只往路邊遠遠讓開的,——這卻是多賴了徐世績所獻給翟讓的“兔子不吃窩邊草”此策之功了。因徐世績此策,瓦崗寨周邊的百姓,這幾年基本上沒遭受過瓦崗義軍的擄掠,相反,義軍搶到糧食後,按徐世績的建議,還會分些給周近的百姓。

因此,周圍鄉里的百姓也就不怎麼怕翟讓他們了。

則是說了,既然不怎麼怕,那為何還有驚慌逃跑的?

原因也很簡單,那些驚慌逃跑的,不是本地的百姓,或為過路的旅人,或為逃難的流民。

於此其中,又以流民為大多數。

大業七年,五年前的秋天,山東、河南大水,漂沒了三十餘郡,無數的百姓傾家蕩產,不得不賣身為奴。大業八年,亦即大水過後的次年,旱災接踵而至,這年的旱災倒非是隻在山東、河南,南北皆出現了旱情,然山東尤甚,最受苦的仍是山東的百姓!大災過後,必有大疫,同時,這一年且還大疫,雪上加霜,又因此而傾家蕩產,乃至死者的百姓愈不知凡幾!

但朝廷非但沒有積極的救災,反卻把精力全投入到了征討高句麗的戰爭中。

也是在大業八年這一年,朝廷開始了對高句麗的第一次征伐,出征的兵馬達百餘萬眾!

民間的日子可想而知,只能是更加難過。

於是由這兩年起,原先好像鐵桶一般的大隋江山,忽然一下子就變得四處漏風。

實在無法再忍耐苛政的百姓們,為了求條生路,先有王薄首義於山東長白山,繼有孫安祖、竇建德等聚眾於高雞泊等地,翟讓亦是在這個時候打出的旗號,海內的局面遂漸成反者如市。

從大業八年到今年,這幾年中,儘管沒再發生過特別大的自然災害,可人禍不斷。

三年前,發生了楊玄感謀反之事。

兩年前,朝廷再度大徵天下兵,百道並進,第二次征伐高句麗。

去年八月,楊廣巡行北塞,突厥進犯,始畢可汗率騎數十萬謀襲乘輿,楊廣被困雁門,最危險時,“矢及御前”,儘管不久後這場危機就被解除,可海內卻不免又因而生起一場大的動亂。

百姓的日子,總而言之,遠的不說,就這幾年來,那當真是一天不如一天,一天比一天難捱。

這樣的背景下,就造成了兩個狀況。

一個是或因日子過不下去,不得不鋌而走險,抑或是因逃兵役、勞役而成亡命,從而最終都淪落為盜賊的越來越多,如瓦崗寨,初才不過數百、千人,今已萬餘。

一個是四方的流民也越來越多。

以前的情況,李善道不太清楚,他是一個多月前來到的這個時代,這一個多月來的民間情況,他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卻是非常清楚的了。

凡之所見所聞,無不令他驚心。

亦不必再說其它,只他前日來瓦崗,自衛南至瓦崗,僅百十里的路上,他沿途見到的流民就比比皆是,遇到的蟊賊也是一夥接一夥,好在醜奴等皆壯士,那些蟊賊都沒敢劫他而已。

故是,對於眼前此際,道上那些衣衫襤褸,驚慌奔走,一看即是流民的人數之眾、之多,他已是沒有太多的震驚。

但這一個多月來,已在他心中浮出多次的那種僥倖,難免地再度浮現。

他憐憫地望著那些驚慌亂跑的流民,想道:“幸得李家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