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十四章 謹受教慈不掌兵 (第2/3頁)

加入書籤

能少死些人!是乃殺一人、殺數人,而為救千人、萬人。”

李善道細細品咂徐世績這話,不得不承認,他說得很有道理。

徐世績說道:“二郎,《尉繚子》此兵書,你學得很熟,但不可只學,不用於實際啊。”緩和了下語氣,撫須笑道,“俺知二郎你是個仁義之士,可是二郎,仁義,你得看用在什麼地方,將之五德,‘智、信、仁、勇、嚴’,‘仁’之外,亦有‘嚴’。”

李善道肅然說道:“是,大郎所教,善道謹記在心。”

徐世績也許是想起了被殺的劉三,他往在被往轅門邊懸掛的那幾個逃卒的人頭處望了望,默然稍頃,如有所感觸地喟嘆道:“二郎,這世上事,有很多並不看你的喜惡,是不得不為之。”

殺劉三、殺逃卒,是徐世績的不得不為之。

為免彼輩成為張須陀的助力,殺不肯投降的離狐縣吏、豪強,是徐世績的不得不為之。

擄裹離狐丁壯、搶掠離狐城內外百姓的糧食,也是徐世績的不得不為之。

當天和次日,徐世績的部曲將離狐縣城內外,大肆擄掠了一通。

並且在王須達、董法律、季伯常等的請求下,李善道的部曲也加入到了擄掠的行列之中。

之所以李善道會同意王須達等的擄掠請求,兩個原因。

一則徐世績的部曲都在擄掠,如是禁止王須達等擄掠,必然會引起王須達等對他的強烈不滿,將會導致王須達等對他離心離德,——連秦敬嗣等也都興沖沖地提出了擄掠的請求,會大不利於他繼續掌控這支好不容易得來的部隊;二則,也與他和徐世績的這番對話有關,是呀,很多時候,很多事,並不看你個人的喜惡,你只能不得已為之。

不過,在允許王須達等搶掠時,李善道給他們定了條規矩,不許殺傷人、不許擄掠婦人、不許搶掠貧寒之家,也算是約法三章。至於這約法三章,王須達等能否嚴格遵守,又或只是李善道為給他自己求個心理安慰,且也無須多言了。

只說擄掠於離狐的這一天多時間中,李善道也沒閒著,做了兩件事。

一件事是,他徵得了徐世績的同意,正式將他現有包括新卒在內的部曲,編成了五個團、十個旅。五個團的主將,分任給了秦敬嗣、王須達、陳敬兒和季伯常,另外,他自帶一團。千人,按照隋軍的編制,已經是一個軍府的兵額了,他也因此得以升遷為了郎將。

一件事是,他把他“如何才能避免再度出現大規模的逃兵現象”的初步構思的一部分,落實到了實處,亦即,在正式將他現有之部曲編為五個團、十個旅的時候,他沒有沿用之前已有的“舊編伍”,而是進行了一個新的編伍,把舊部曲和新部曲進行了混編。

將王須達等和董法律等這兩旅的舊部曲,他只留了百人,做為他直接統帶的那一團部曲的主力,其餘的百餘人,分編入了另外的四個團、八個旅,將這百餘人做為了這四團八旅的骨架。

從一定的程度來說,這麼做,對主力部隊的戰鬥力會有所犧牲,但對整支部隊的掌控能力,卻是毋庸置疑的,將能得到極大提升。可以預見得到,逃兵的現象必會因此得到很大的減免。

關於“減少逃兵現象的構思”,李善道共是有兩方面的構想。

一方面便是在編伍上,採用“新、老”結合的辦法,用老卒來管束、監督新部曲;如果把編伍這個辦法形容是“硬體”的話,再一個方面,則是“軟體”方面的辦法,即是,他打算同時加強對新部曲的“仁義感召”,包括禁止打罵新卒、凡立功者不吝賞賜等等。禁止打罵新卒的要求,他已向王須達等人規定下去,不吝賞賜這塊兒,且需等以後再打仗時了。

擄掠了一天多後,這天晚上,徐世績帳下的諸部郎將、校尉,齊至徐世績的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