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十三章 功成一舉糧千萬 (第2/2頁)

加入書籤

其內共建了三千個糧窖,每個糧窖各儲糧八千石的一個大糧倉!

統總儲糧,理論上達到了二千四百萬石之多的一個大糧倉!

摺合成後世的計量單位,這二千多萬石儲糧,就是三十八億零七百多萬多斤的糧食!

李善道雖有前世的見聞,比之翟讓等可謂見多識廣,然這個數字代表的意義,他也無法想象。這麼多的糧食,如果堆在一起,會有多高?會不會比北邊的邙山、比西南邊的嵩山還要高了?這麼多的糧食,夠當下整個帝國的百姓吃上多久?他所能知道的,是從徐世績處聽來的,大業五年時的帝國戶數,計九百零七萬戶,四千六百多萬口,其中繳賦稅的課戶約五百多萬戶,以“丁男一口,租粟三升”的賦稅標準算,帝國每年所能收到的租粟,大約亦即二千多萬石。

一個糧倉,儲糧的數目達到了整個帝國一年的租粟收入之數!

除了想說一句“他媽的”,以表示一下於下的這種無以形容的心情以外,李善道無別話可說。

當然,二千四百萬石,是理論上的興洛倉的儲糧數。

實際上會有多少儲糧,這個數字,現在還沒統計出來。

但料之,除掉損耗等等之外,即便沒有兩千四百萬石之多,也不會差上多少。

站在倉城的牆垣上,向外望之,是鄰著倉城的近壑、遠山,向內望之,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座座糧窖。每座糧窖儲糧八千石,折以後世的計重單位,即一百二十多萬斤,這總計的三千座糧窖,每個都佔地甚廣,高大雄偉,極目望之,就像是一座座的小山丘。只不過這座座小山丘的裡邊,不是土,是米、是粟。李善道揹著手,感受著已然變暖的春風,嘆了口氣。

高醜奴、高曦、秦敬嗣、陳敬兒、張懷吉、李良等皆在他的左右。

李良問道:“阿父,半天就打下了倉城,這是大好事啊,緣何嘆息?”

“你不知道。”

李良問道:“敢問阿父,良有何不知?”

“老子的這聲嘆氣,是高興的嘆氣啊!你們看,這倉城裡的座座糧窖,僅僅是糧窖麼?”

李良問道:“不是糧窖,阿父,還是什麼?”

“這是一座座的米山、糧山啊!這是蒲山公所說的‘百萬之眾’啊!他媽的!阿奴、醜奴、沐陽,諸位老兄,兩千多萬石糧啊!半天就被咱打下了?我不瞞你們說,我現尚猶不敢相信!”

「寫了一兩千字的打糧倉經過,又覺得沒必要,就刪掉了。這麼寫,大概流暢點,情節能推動的快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