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79章 處處挖坑 (第2/2頁)

加入書籤

但凡有個心臟的敢做點什麼,嘖嘖嘖。

考試的時間總共四天兩夜,分上下半場,七日內考完。

這也是這次試科舉的新規。

歷經歷經第一次試科舉的大規模招錄之後,可以預見的是無論舉子們的學識如何,大傢伙都會來碰碰運氣,也算是檢驗自身所學。

順便於考題之上,揣摩揣摩朝廷未來的執政方向,再結合如今遍佈了八省之地的報社報紙,基本就有望押策問題,知道該鑽研哪個方向的學問。

這大概也是自科舉設立以來,世間的讀書人逐漸揣摩出來的一套應試的理論。

也正是知道國人的智慧。

常升在設定題庫時也與時俱進的設立了兩層篩選制度。

上半場的考試,自然是結合春闈試科舉的答題率指定難度,要將那些基礎學識還不紮實,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算學與刑獄毫無所長的人篩出去。

目的是淘汰六七成的考生,減少朝廷,或者說東宮培養官員的成本

至於下半場,則是真正篩選人才的過程。

各種刁鑽,大膽,甚至犯忌諱的策問都會陳列捲上。

以此核驗考生的人品,機變,及真正的能力功底。

當然,這部分內情便不足外人道也了。

因為還要用作入京之後,查證正身的隱性參考,防止有人在這批田畝清丈的主力中“摻沙子”。

兩天一夜的初考很快過去。

當這近千人從全封閉的考場中陸續走出時,所有人的臉上都掛著一副幾乎被掏空的虛弱感。

然而這會卻還不是解脫的時候。

因為考場設立在蘇州城外的水師營寨,要想回蘇州城,還需要走上十數里路。

這個里程,除了頗有家資的考生,家中會提前備好馬車接迎,其餘的寒門子弟基本都要走著回去。

好在有這幾近千人的隊伍同行,又是水師營寨這幾月輻射掃蕩過後的安全區,也不虞有什麼山賊水匪攔路搶劫,傷及性命。

然而,就在大部隊即將啟動時,又是一輛馬車姍姍來遲,車伕在路旁左右環視了幾圈,看到一個衣著樸素,面帶菜色的青年,立刻喜笑顏開的迎了上去,將人送上了馬車。

有同行相熟的寒門學子,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嘀咕。

“韓濤不是說他是寒門出身嗎,怎麼還有馬車接引?”

“誰知道呢,說不定人家還有個有權有勢的孃舅也說不定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