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38章 起底大戶 (第2/2頁)

加入書籤

朱標到底是通讀了經史的。

略一思量便答道:“宋朝與本朝稅制不盡相同,宋朝收稅是將各地的賦稅全部收歸中央,再行撥派。”

“而本朝是讓各地府衙留足本府所需的賦稅之後,提交稅表,再將剩餘的稅糧送至中央,或者送入兩倉。”

“其次,兩朝的田畝總數,稅收比例也不一樣。”

“再者,宋朝重商稅,不僅有海運的船舶司,對小商小戶的徵收比例也過重。”

“本朝輕薄賦稅,藏富於民,故而有此差,”

常升由衷的點頭,甚至想為朱標鼓掌。

但點頭後,常升又正色道:“那姐夫以為,宋朝的賦稅,都足額收齊了麼?”

朱標思襯片刻,答道:“先從地方收至中央,中間多少會有貪官漂沒,十成不敢說但六七成大約是有的。”

聽到這個結論,常升忍不住笑了。

笑的滿是譏諷。

“姐夫莫不是覺得,宋時計程車大夫個個都是謙謙君子了?”

“從古至今,表面上說的都是仁義,背地裡計較的全是生意,姐夫身為大明儲君,難道還沒看清楚這些所謂計程車大夫,仕林中人都是什麼德行麼麼?”

“就因為宋仁宗的一句與士大夫共天下。”

“這幫沒了皇權震懾計程車大夫的嘴臉,可真對得起他們多年的苦學啊。”

“宋處時,兩稅立額 ,畝收一斗,仁宗時期,官租每畝收八九鬥至一石,這還只是正稅。”

“而五代十國延續下來的各種雜稅呢?”

“宋朝可是一個都沒取締。”

朱標的臉上浮現了驚愕。

天下讀書人,莫不都稱頌宋朝為天下文治之巔峰。

天下大治,百姓安樂。

可在常升的嘴裡,這怎麼就成了讀書人口口相傳糊人的彌天大謊。

常升繼續笑道:“除了加耗,還有 “支移”、“折變”、 “和糴”、“和買”等等。”

“支移是你交了糧食,要運到別的地方去,是免費送過去的,不想送,就要交“地裡腳錢”,讓別人送外,中間的好處,不必多言。”

“折變是官府將原稅物折價改收其他物品的稅法,和折色同理,至於折價多少,怎麼折,還不是由稅官訂麼?”

“和糴,合買,是官府以低價強制預購百姓的糧食,布匹等,若有人懷疑他們巧立名目,嘖嘖,他們可是與皇帝共治天下計程車大夫啊。”

“甚至於,這些士大夫還能明目張膽的向百姓索要賄賂,稱之供“羨餘”,甚至還得了當朝皇帝的嘉獎。”

“就在宋朝如此荒誕,上下貪墨成風的境遇中,宋朝乃至南宋,每年稅銀還能爭得三千五百萬兩。”

“不得不說,真是個奇蹟。”

常升一臉譏諷唏噓的仰起頭。

“到了元朝,那些曾經計程車大夫,或改投元廷,或搖身一變,做了富家翁,或者乾脆與府衙私通,包下一地的稅收,各種苛捐雜稅一加,扒皮吸髓。”

“如此,歷經了兩朝,曾為士大夫,而後在天下百姓身上榨乾了幾代人骨血,並且還能延續到大明的富商大戶家裡,哪個不是積累了幾代人的財富。”

“八百萬兩,多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