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百一十八章 種田流(上) (第1/2頁)

加入書籤

在天下其他諸侯都在瘋狂進行擴張之時,秦國只在做一件事,用策略遊戲的術語來說,就是------種田:簡而言之,就是點內政,搞基礎設施建設,點科技樹外加暴兵。

沒辦法,誰讓秦國已經沒有地理空間可擴了。所以,秦君嬴超一直在秦國搞“種田流”。

都說“要想富,先修路。”為了便於秦國軍用,民用物資的調動,促進秦國的發展壯大,嬴超首先重點在秦國修路,修建馳道。馳道就是秦國的國道,秦國的高速公路。

秦國在科技方面已經有了初級的天然水泥和初級的黑火藥,秦國生產力得到飛速提高。所以,秦國在修路方面有了先天的優勢。秦國修建的第一條馳道是從秦國國都咸陽向東到東部重泉和陰晉的道路。嬴超給這條馳道取名“東方道”。從命名上,就可以看出,嬴超及其帶領下的秦國對前往東方的渴望。

然後,秦國陸續地又修建了咸陽通往武關的馳道武關道,修建了咸陽到北方的九原郡的秦直道,咸陽到西境的馳道西方道。

秦國為了開發巴蜀,在原有棧道的基礎上,修葺拓寬了咸陽通往巴蜀的秦棧道。棧道千里,通於巴蜀,使天下皆畏秦。秦棧道的修建,加強了秦國巴蜀地區與秦國關中及秦國其他地區的溝通交流,使得巴蜀地區更好的融入秦國,降低了巴蜀從秦國分裂出去的風險,的使得秦國全國一盤棋。

秦君嬴超還在秦國修建了軌道交通。他按照後世鐵路的構造,命公輸智在秦國修建了部分軌道交通,嬴超給它取名叫“軌路”。“軌路”原理和後世的鐵路無異,並且還是複線,只是“軌路”不是用蒸汽機車牽引,而是用馬力拉動。

現在鐵路不是鐵鑄造的,而是軋製的鋼軌。雖然秦國已經生產鋼鐵,但是秦國的“軌路”並不是鐵鑄造的,而用木材鋪設。這很好理解,並且好鋼用在刀刃上,秦國的鋼鐵產量很有限,所以,在軌路上並未應用鋼鐵。而是用了成本更低,取材更容易的木材。

在秦國廣袤的大地上植被茂密,樹木叢生,到處都是森林,也有良好的木材,這就為修建“軌路”提供了物質條件。並且森林是可再生的,軌路如有損壞,隨時隨地可以取得木材修復,這是秦國“軌路網”修建的物質條件。

作軌道的木材質地堅硬,經過防腐處理,不過軌路的枕木嬴超卻沒有讓公輸智做防腐處理,材質也不如軌道堅硬。軌路的路基夯築得非常結實,枕木就鋪設在路基上。枕木的材質比較軟,不僅是為了減少工程量,也不僅僅為了廣泛地開闢木材來源,更是嬴超故意這樣選擇的。比較軟的枕木可以和夯築得非常堅硬的路基密切結合,從而使軌道平穩,有軌馬車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穩地行駛。

秦國的“軌路”,枕木之間的距離竟然正好和馬的步子合拍。馬匹一旦拉車到了軌道上,就不由自主地發生“自激振盪”,不能不飛快奔跑,幾乎無法停留下來。到了專門的車站,在車站枕木之間有木材填充平整,馬就可以停下來,馬在車站都喂得飽飽的,休息得好好的。一旦需要,套上有軌車就能飛馳,馬不停蹄。到了下一車站,由於枕木之間已經填充平整,因此馬兒就可以逐漸減慢速度並停下來。換上另一匹吃飽休息好的馬,繼續飛馳前進。這樣就可以達到很快的速度。由於使用軌道,摩擦力大大減小,所以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貨物。

這樣,嬴超就可以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秦國。並且經常可以進行大規模行動。

在農業這個國家基礎產業上,由於秦國使用了新式的農具和新式耕作方法,如大量使用鐵犁牛耕,馬耕,(秦國西部有收編的戎狄部落,加上與北方草原部族,如烏孫,大月氏,高車等族的通商來往,秦國的牛馬價格便宜很多。)兩隴輪作法,生石灰改善土質法,漚肥法等等,秦國的糧食年年都獲得大豐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