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11章 網際網路,更簡便的個人作業系統 (第2/3頁)

加入書籤

的可靠性和擴充套件性,李衛東還提出了多層冗餘設計。

透過在各大城市之間設定多個交換節點,區域網將具備高度的容錯能力,即便某一個節點出現故障,整個網路依然能夠正常執行。

區域網的核心是資料的傳輸和管理。

李衛東決定採用包交換技術,借鑑漂亮國ARpANEt的思想,設計出適合區域網環境的網路協議。

這個協議必須能夠支援不同型別的資料傳輸,包括文字、影象、影片等,同時還能確保傳輸過程的高效和穩定。

**“我們的網路協議必須具備靈活性和擴充套件性,能夠隨著網路規模的擴大而不斷最佳化。”**李衛東解釋道。

他要求技術團隊設計的協議不僅適用於科研機構和政府機構之間的資料傳輸,還要能夠滿足未來企業和學校的需求。

區域網的建設還需要依賴計算機的廣泛應用。

儘管計算機技術在科研和政府部門已經逐步開始應用,但它在企業、學校和家庭中的普及率依然很低。

為了推動區域網的使用,必須加快計算機的普及。

李衛東提出了一項**“全民計算機計劃”**,旨在透過政府補貼的方式,推動計算機的生產和推廣,尤其是在學校和企業中。

希望透過這項計劃,讓更多的人能夠接觸到計算機,進而為區域網的廣泛應用奠定使用者基礎。

……

李衛東站在他的辦公室裡,目光透過窗外,眺望著遠處的實驗室。

自從可控核聚變裝置成功之後,他的心中並沒有絲毫的自滿,相反,一股強烈的責任感和一種推動整個科技革命的激情燃燒在他的胸膛裡。

時代正在鉅變,而李衛東早已經預見到未來的科技浪潮,不僅僅是能源的革命,資訊科技的崛起才是未來的主戰場。

這一刻,李衛東意識到,時代的下一個關鍵點就是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為了讓全民都能使用計算機,必須設計出適合普通人操作的系統。

然而,西方的作業系統技術還處於停滯階段,他們的作業系統大多以英文為底層邏輯,而李衛東則早有準備。

他開啟了那臺龐大的計算機,螢幕上閃爍著他親手編寫的中文操作介面。

這個作業系統以中文為底層邏輯,不僅能更好地匹配炎國的語言環境,還解決了西方作業系統繁雜難懂的問題。

未來的科技競爭,不僅僅是硬體的較量,更是軟體的對決。如果能打造出一套簡單易用,但功能強大的作業系統,必將掀起一場科技革命。

李衛東站在巨大的黑板前,手中握著粉筆,迅速地在上面勾勒出作業系統的框架。

UI設計、視窗管理、檔案系統、中文輸入法……這些功能他早已在腦海中構思了無數遍,現在終於可以付諸實踐。

“我們必須設計出一套人人都能使用的作業系統!”李衛東對身邊的技術團隊說道

,“它必須簡潔、直觀,並且要配套更多的辦公軟體,方便普通人和企業的日常使用。”

技術員們紛紛點頭,神情激動。

這樣的設計理念超越了當時的所有計算機技術,西方還在為繁瑣的二進位制程式碼和複雜的命令列介面頭疼,但李衛東已經在考慮如何讓人人都能輕鬆使用計算機。

他加快了步伐,幾乎沒有片刻的停歇。

設計了一款名為“紅星”的辦公軟體套件,裡面包含了文書處理器、表格程式和繪圖工具。

這些軟體都以中文為基礎,使用者只需點選滑鼠、輸入漢字,便能完成複雜的操作。

相比之下,西方的計算機還停留在用打孔卡片和程式碼輸入的階段。

“這套軟體將徹底改變人們的工作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