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智慧電話設計 (第2/3頁)
,“這款裝置必須能夠支援至少一天的使用,哪怕是高強度的通訊和資料處理。”
經過無數次的討論、測試和最佳化,團隊終於設計出了一款能夠滿足李衛東要求的微型處理器和電池模組。
儘管在效能上還無法媲美天工計算機,但這款處理器已經能夠支援基本的通訊、資料傳輸和簡單的計算任務。
……
硬體的設計只是智慧手機研發的一部分,李衛東深知,智慧手機的成功還必須依賴於一個簡化版的作業系統。
在天工計算機的基礎上,李衛東決定開發一款適用於移動裝置的輕量化作業系統。
“我們不能讓使用者面對複雜的命令列介面。”李衛東在技術會議上說道,“這款作業系統必須像天工計算機一樣,簡單直觀,任何人都能夠輕鬆使用。”
李衛東提出了幾個核心要求:
圖形化介面:使用者可以透過圖示和選單進行操作,而不是依賴複雜的命令列輸入。
多工處理:雖然手機的計算能力有限,但它必須能夠在後臺處理簡單的任務,比如接收簡訊、推送通知等。
簡化的應用系統:手機不僅僅是通訊工具,還必須具備基礎的資訊處理能力,比如文字編輯、日曆、計算器等功能。
“我們要讓這款裝置成為個人的隨身助手。”李衛東說道,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使用者可以用它來處理日常事務,檢視日程表,撥打電話,甚至上網獲取資訊。”
為此,李衛東親自帶領團隊,設計了一套簡化版的天工作業系統框架。這個作業系統不僅支援觸控和物理按鍵的組合操作,還具備簡單的應用程式架構,能夠支援未來的應用程式開發。
在作業系統的設計過程中,李衛東特別強調了使用者體驗。他要求操作介面必須簡潔、清晰,任何複雜的功能都應該透過簡單的操作實現。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李衛東和他的團隊進行了無數次的使用者測試,最佳化每一個細節。
除了硬體和作業系統,李衛東的智慧手機還面臨著一個最大的挑戰:移動通訊的實現。當時,全球的移動通訊技術還處於初級階段,主要依賴於模擬訊號進行語音傳輸,資料傳輸的速度非常緩慢,幾乎不可能支援李衛東所設想的網際網路功能。
“我們需要為這款裝置設計一個獨立的通訊模組。”李衛東在會議上說道,“這個模組不僅要支援語音通話,還必須能夠進行資料傳輸。”
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李衛東知道要實現高速的資料傳輸並不現實,但他仍然決定在手機中整合一個簡化的資料通訊模組,能夠支援基本的簡訊和低速資料傳輸。
“我們可以透過這個模組實現簡訊、電子郵件等文字資訊的傳輸。”李衛東解釋道,“雖然暫時無法支援高畫質影片或複雜的網頁瀏覽,但這將是未來發展的基礎。”
為了確保手機的穩定通訊,李衛東決定與國內的通訊公司合作,建立一個小規模的實驗性移動通訊網路。這個網路將作為智慧手機的測試平臺,支援基本的語音和資料傳輸。
經過數月的緊張研發,李衛東的智慧手機樣機終於迎來了誕生的時刻。這個樣機是一個高度整合的裝置,具備基本的通訊、資料處理和資訊傳輸功能。雖然在功能上還無法與未來的智慧手機媲美,但它已經具備了許多劃時代的特性。
李衛東站在實驗室的中央,手中拿著這臺樣機,目光中充滿了自豪與期待。這臺裝置比他預想的要小巧得多,重量也控制在了他的要求範圍內。螢幕雖然不大,但已經能夠顯示簡潔的圖形介面,使用者可以透過觸控式螢幕幕和物理按鍵進行操作。
“這是我們第一臺智慧手機樣機。”李衛東對團隊成員們說道,聲音中透著深深的自豪,“它不僅是一臺通訊工具,它將是未來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