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登月前的準備 (第1/3頁)
“我們不能依賴傳統化學燃料,它們在長時間的任務中效率太低,”李衛東在一次技術會議上冷靜地說道,“核聚變反應堆不僅能夠為飛船提供持續的動力,還能為我們的科研裝置提供長期穩定的能源。”
研發進展:李衛東的科研團隊首先集中力量解決了核聚變反應堆的體積與散熱問題。在地球上,核聚變反應堆需要龐大的裝置和複雜的冷卻系統,但在太空中,必須縮小裝置的體積,並設計出更高效的散熱系統。經過幾個月的研發,團隊成功開發了一種超導磁約束系統,能夠在相對小的體積內穩定控制核聚變反應,並透過太空中自然的真空環境來提高散熱效率。
“這將是我們登月任務的核心技術,”李衛東看著全息螢幕上的設計圖,滿意地點了點頭,“有了這個系統,我們的飛船將擁有比漂亮國和毛子國登月任務更強大的續航能力。”
為了確保登月任務的安全,李衛東決定為登月飛船配備一套自主控制與精確導航系統。與漂亮國和毛子國早期登月任務中使用的手動控制不同,李衛東的登月飛船將完全依賴於人工智慧和自動化系統來完成著陸和升空任務。
飛船的自主控制系統將結合太空中的多種感測器資料,實時計算飛船的速度、角度和位置,確保飛船在月球表面能夠實現精確的軟著陸。同時,飛船還將配備一套多頻段鐳射雷達系統,能夠實時掃描月球表面的地形,幫助飛船選擇最安全的著陸地點。
“我們必須確保飛船能夠在最複雜的地形條件下自主選擇最佳著陸點,”李衛東在一次會議上強調道,“月球表面的地形複雜多變,我們不能依賴飛行員的手動操控,必須讓系統做到自動化。”
研發進展:科研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量子計算技術的自主控制系統,這種系統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處理大量複雜的運算,確保飛船在著陸過程中能夠實時調整飛行路徑。此外,團隊還為飛船設計了一套冗餘推進系統,即使主推進器出現故障,飛船也能夠透過備用的推進單元完成軟著陸或再次升空。
登月任務的另一個關鍵挑戰是生命支援系統的設計。由於此次任務不僅僅是短暫的登月,李衛東計劃在月球上進行長時間的資源開採,這意味著登月人員需要在月球表面停留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因此,飛船的生命支援系統必須能夠為船員提供足夠的氧氣、水和食物,並有效處理廢物,確保船員的健康與安全。
李衛東的團隊決定採用一種閉環生態系統,透過飛船內部的植物培養艙和水迴圈處理系統,實現氧氣和水資源的自我迴圈。植物培養艙不僅能夠為船員提供新鮮的食物,還能夠透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減少對外部補給的依賴。
“我們必須讓飛船具備自我維持的能力,”李衛東冷靜地說道,“這不僅是為了節約資源,更是為了應對任何突發情況。”
研發進展:團隊成功開發了一種微型生態迴圈系統,這種系統能夠在飛船內部有效迴圈水資源,並透過人工光源和植物培養實現氧氣的自我供給。此外,團隊還為飛船設計了一套廢物處理與再利用系統,能夠將船員產生的廢物轉化為能源或肥料,進一步減少資源消耗。
李衛東深知,登月任務的真正目的是在月球上建立一個長期的資源開發基地,因此,月球基地的建設是這次任務的另一個核心部分。為了確保月球基地能夠長期執行,李衛東決定採用模組化設計,確保基地能夠根據任務需求進行擴充套件和調整。
李衛東的月球基地設計方案採用了模組化結構,每個模組都具備獨立的功能,可以根據任務需求進行組合與擴充套件。這些模組包括生活艙、科研艙、能源艙和開採艙,每個艙體都具備獨立的生命支援系統和能源供給系統,確保即使某個模組出現故障,整個基地的執行也不會受到影響。
“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