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1章 大家都很煩,只有武從文喜事連連 (第1/2頁)

加入書籤

大名府。

大宋河北東路制置使宇文虛中,在府衙裡坐立不安。

前一段時間遼國境內鬧馬賊他是知道的,卻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會鬧得那麼大!

根據探子回報,儘管沒有一座遼國城池被破,可大半個南京道的鄉下全都被打爛了!

這本來是件好事,可如今竟然有數萬人南下入境,這就讓他頭疼了。

自澶淵之盟後的兩百年裡,只有遼國軍隊南下打草谷,哪有大股遼國百姓投奔大宋的事情發生?

宇文虛中覺得自己身子骨弱,接不住這潑天的功勞!

可人家也沒打算和自己商量,飛報的快馬估計剛進汴梁,數萬人的隊伍已經過了河間府。

宇文虛中也不敢管,那可都是不要命的猛人,契丹人都被搞得灰頭土臉,自己派兵堵著路不讓過?

是嫌命太長了嗎!

他都懷疑自己真敢那麼做,這個大名府能不能守得住......

身在汴梁的童貫也很煩。

他煩的是那數萬遼國逃民,為何不從西邊入境?

自己還兼著河北西路制置使的職務,宇文虛中接不住的功勞,自己能接得住啊!

不過童貫心裡還是很高興,北伐還沒開打就有數萬遼國百姓來投,這絕對是“旗未開便得勝”的好兆頭啊!

和童貫有同樣想法的還有宋徽宗趙佶,他是朝中北伐派的總後臺。

原因很簡單,契丹人已經被女真人打得奄奄一息了,北伐根本就是去摘果子!

宋金兩國海上之盟約定,南北夾擊滅了遼國之後,燕雲十六州就是大宋的。

丟失數百年的漢家故地能在自己手上奪回,這功績,去封個禪一點兒也不過分吧!

收到宇文虛中急報的次日,童貫在早朝上奏請徽宗,不僅允許遼國逃民入境,還要責令地方官員妥善安置。

這本就是君臣二人提前商量好的,趙佶當即准奏。

朝堂上的主和派也很罕見的沒唱反調,如今宋金盟約已成,北伐更是已經箭在弦上,這種情況下再去反對這種天大的“祥瑞”,是腦子裡有水嗎?!

主站、主和、皇帝三方一致,剩下的中間派還能幹啥?

跪下高呼“天佑大宋、官家聖明”吧!

......

北宋這個朝代吧,整個官僚系統就是為了內部穩定而設計的,所以官員打仗不行,處理地方事務還算有兩把刷子。

聖旨一下,河北東路上下立刻就動了起來。

可等他們準備好安置這群逃民之時,卻發現這數萬人在大名府北邊突然拐了個彎兒,向東奔著京東西路去了!

宇文虛中懵逼了。

怎麼著?看不起我?不稀罕留在河北東路?!

可轉念一想:算了,看不起就看不起吧,真留下自己還得出錢、出糧、出力!反正又不是本官趕他們走的!

於是又是一封奏報飛送汴梁。

然後就輪到宋徽宗趙佶懵逼了。

啥意思?這都進入大宋境內了,不是應該停下來等待朝廷賑濟和安置嗎?

這夥人到底是不是難民啊?!

趙佶猜的沒錯,這些人還就真不是純粹的難民,裡頭藏著好幾千領頭羊。

武從文好不容易拐回來的人口,怎麼捨得送給別人?必須得帶回梁山啊!

至於養不養得起?

武從文表示:老子憑啥自己養?鄆州的地方官是他媽擺設嗎?

他猜得沒錯,朝廷旨意很快就下來了----著京東西路各州府妥善安置!

原因也很簡單。

首先,把人再趕回去不現實,弄不好就是民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