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七百二十三章亂世之像 (第2/2頁)

加入書籤

罷官入獄,吏部尚書傅永淳,南京禮部尚書朱繼祚相繼罷官,兩廣巡撫熊文燦因張獻忠,羅汝才二人降而復叛,被皇上追責下獄,數日之後,當眾斬首,屍體棄市,短短數月之間,已有七八位朝中大臣被皇上罷官,乃至下獄,斬首。

如此種種亂象,數不勝數,舉目皆是,妾身雖然粗鄙,卻也嘗聞,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妾身以為,而今之大明,處處皆是不祥之像,亂世只怕轉眼便至,大人向有匡扶天下之志,宜早做準備為佳。

妾身杜紅兒頓首再拜。”

趙無忌放下杜紅兒的書信,心中沉重,禁不住嘆了口氣,內有天災頻頻,流賊為患,外有皇太極在一旁虎視眈眈,猛攻不止,看來這大明的江山,恐怕當真會和歷史上一樣,在四年之後,被人毀於一旦。

瞥見一旁夏允彝疑惑的眼神,趙無忌想了想,便隨手把信給夏允彝遞了過去,“夏先生,這是杜百戶給本官的信件,你也看看罷。”

夏允彝接過信件,三樣兩眼便已翻看完,看完信之後,他的臉色也變得十分凝重,沉吟良久,方才開口道:“杜百戶雖是女流之身,但眼光見識卻是分毫不差,大人,屬下以為,杜百戶所言極是,而今確已是亂世之像,究竟何去何從,大人宜早早圖之。”

趙無忌不動聲色地瞥了夏允彝一眼,隨後有些疲憊地揉了揉額頭,避而不答,卻又談起了即將到來的錦州之戰,“既有內患,又有外憂,值此內外交困之際,皇上還是太心急了,本官擔心,洪大人此行未必能勝。”

“這個,恐怕未必吧?”夏允彝有些疑惑地問道,“九邊之軍,乃是我大明最為精銳的兵馬,主帥洪承疇精明強幹,智謀過人,我軍兵力更有十幾萬之多,而韃子不過四五萬殘兵敗將,大人何以認為此戰我軍未必能勝?”

趙無忌端起茶盞,慢慢地喝了一口茶,掃視周圍,只見屋中並無外人,這才開口說道:“皇上此人……,剛愎自用,事事操之過急,卻又喜歡事必躬親,本官當日征戰山東,與韃子殺得難解難分之時,皇上便曾連下數道旨意,遠端指揮調動本官行軍,也幸好當時本官頂住了皇上的壓力,沒有收到皇上的干擾,最終取勝清兵,否則那五十萬大明百姓,定然會被韃子劫掠而去。”

“只是,洪大人官職雖高,卻沒本官在下面深厚的根基,本官手下之兵,皆是本官一手帶出,如臂指使,得心應手,一呼百應,是以本官能硬扛皇上的壓力;

九邊精銳雖好,然魚龍混雜,不能心齊,諸將各有心思,洪大人平時或可依靠他平時的威望駕馭眾將,怕只怕,”說到這裡,趙無忌嘆了一口氣,“怕只怕咱們這個英明神武的皇上,到時再度動起了遠端指揮的心思,一旦皇上和洪大人在軍略上起了分歧,洪大人手下諸將必會分化,各行其是之下,軍心必亂!

滿清看似不過數萬殘兵敗將,但多爾袞三萬主力並未受損,所謂打蛇不死,必有後患,只恨本官當日那一槍,沒能打死韃酋皇太極,清兵如今更是儼然已成哀兵,滿清大汗皇太極又是老謀深算之人,洪大人與其交鋒,本官以為,實屬凶多吉少。”

夏允彝垂首沉吟良久,方才抬頭看向趙無忌,目光閃動,“大人可是有意,再度出兵北上,相助洪大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