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5章 鋼鐵工業2 (第2/2頁)

加入書籤

廠的具體地址就座落在此。如此可以充分利用水利資源。

他們可沒忘記英吉利工業革命初期的工廠都在河流旁邊,正是需要水利資源帶動機器。

此時天幕出現鋼鐵工業的標題,讓趙匡胤大喜過望,這就是瞌睡來了送枕頭啊。

天幕前一段講得都是如今大宋擁有的,差不多的鍊鋼法。

等到焦炭鍊鋼的出現,眾人不由得欣喜若狂。

“原來煤炭中含有這個硫,所以煉出來的鋼質量不行啊,所以要用焦炭。”

此時一個工匠恍然大悟的開口說道。

趙匡胤聞言出口問道:

“焦炭是怎樣的?如何製作?”

“回官家,之前小人見過有作坊將煤放入密封的爐中燃燒,燒出來後似乎就變成了這種焦炭。具體怎樣製作要找熟練的工匠。小人也不是很清楚。”

趙匡胤聽後欣喜異常,他可不知道在北宋後期,至南宋時期就已經大規模的採用焦炭鍊鋼了。

此時有了這種新的鍊鋼方法就不需要炒鋼了,隨後,他再次問道:

“焦炭鍊鋼之法你可學得會?”

工匠點了點頭道:

“官家放心,只是燃料不同而已,都是一樣的建高爐。”

趙匡胤這才放下心來。笑呵呵的承諾鋼鐵廠生產後一定會重賞。

“後世明朝那個活塞風箱鼓風我們能製作嗎?我記得好像在哪裡聽過活塞這個詞。”

趙匡胤看著天幕上活塞風箱的圖片疑惑的問道。隨後腦子裡琢磨著活塞這個詞。

工匠盯著天幕看了許久後,說道:

“官家,這個風箱圖片裡面的構造應該不會很難吧,具體的要讓製作鼓風機的工匠來看。”

趙匡胤聽到不難後,心裡再次定了神。如此,這鋼鐵廠的建造應該是沒什麼問題了。

等趙普過來後,再召集工匠一同討論,再做出決定。如今正是萬事俱備。

天幕繼續在播放。

“縱觀整個古代,我們華夏都是世界上的鋼鐵大國。直到西方開啟工業革命之後,世界從此變換。”

“公元1856年,英吉利冶金專家發明了轉爐鍊鋼法,這種方法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鋼鐵的質量和產量。”

“這個發明,不僅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更開啟了現代鋼鐵的序幕。”

“而我們華夏,在腐朽的清朝閉關鎖國之下,越發的拉開了與世界的差距。”

“直到新華夏的建立,我們才開始邁上了追趕的步伐。1949年,我們的鋼鐵總產量15.8萬噸。我們5.4億人,人均不足300克。”

“而當時鷹醬是7000萬噸。連三哥都有137萬噸的鋼鐵產量。”

“沒有鋼鐵,列強的堅船利炮讓我們飽受屈辱,缺鋼少鐵,我們不得不築起血肉長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