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1頁 (第1/2頁)

加入書籤

曹沫這時候也禁不住感慨,難怪城裡人看到別人亂花錢,會懟上一句「你家開金礦的啊」!

一臺挖掘機的效率高得多,加上鑿巖機、翻鬥車,原採金隊僅需保留三十人,就能維持現階段的金礦開採。

多餘出來的人員,除了七八名接受過初等教育的青年,作為專門的倉儲後勤管理、裝置維護等方面培養外,其他人都暫時編入基建隊。

基建隊一下子就擴充到五十多人,礦區建設的進度也快速提升起來。

金礦開採還是最重要的工作,曹沫主要交給卡布賈與波圖、帕裡負責。

奧韋馬則在另兩名青年薩姆、艾德的幫助下,負責管理後勤與基建。

當然,大多數的事情,都是曹沫他先學,灰漿的攪拌,砌石牆時怎麼看垂直、放水平,都得他先學,然後再手把手教下面的工人——心特別累。

好在當地有建木屋的傳統,部落裡能做木工的青壯年還有幾個,勉強算得上心靈手巧,學起來也快。

除了正在卡特巴上學的莉莉外,部落就沒有幾個人接受過中高等或相應水平的職業教育,這個是比較頭痛的問題。

伊波古村的定居點較為分散,老酋長家及神廟附近可以是部落最為集中的居住點了,也就二十多戶人家,但部落規模實際上並不小,總計有兩千多人。

菲利希安以及奧韋馬,作為軍政府時期的舊軍人出身,他們本身也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但他們回到部落還是想辦法辦起學堂。

總的來說,部落的年輕一代,有百分之三四十接受過基礎教育,有百分之十幾接受過初等教育——這差不多是隆塔市鎮區域才有的教育普及水準了。

礦上所僱傭的九十多名工人,接受基礎教育的比例還是相當高的,接受初等教育的工人都超過三成。

卡奈姆的初等教育,特別是卡奈姆的邊遠地區,跟國內的初等教育相比,還是存在極大的差距。

不過,總體來說,一個兩千多人的大部落,挑選出十人受過初等教育的,去接受目前說來還是相當簡單的職業培訓,並不存在什麼障礙,成長起來也快。

這些人之前只是沒有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罷了,並非智力上存在什麼缺陷。

而當地發展、教育如此落後的情況下,他們能堅持到接受完初等教育,說明他們的家庭,對教育的重視以及他們自身的努力,都還是相當可以的。

曹沫之前是完全沒有資本跟底氣,只能事事親自操心。

他在德古拉摩閒得夠久,年紀也輕,剛接手伊波古金礦,勁頭正足,強撐了三個多月,還能吃得住苦。

現在資金寬裕一些了,金礦的產出也是穩步提高,曹沫就從隆塔市鎮僱請兩名教師,借用部落裡的學堂,給礦區的員工上夜課。

雖然東一鋤西一耙的進行投入,侵佔掉曹沫應得的一部分利潤,但他要是不想撈一把就走,想著在伊波古村長期發展,有些事是越早做越好。

要不然的話,等到礦上想進一步新增裝置、擴大規模,就會發現在裝置操作、礦區管理上,人手就會越發的捉襟見肘。

然而他一開始從管理人員到普通員工,就全部使用當地人,等發展到後期,他想著從國內招聘專業人士過來,強行取代卡布賈、帕裡、波圖、奧韋馬等人的地位,去接手礦區的管理,曹沫想也不用想,就知道到時會出現怎樣的牴觸情緒跟混亂了……

當然,從國內聘用專業管理人員的成本也太高了。

比如說他吧,在東盛僅僅是普通員工,但東盛集團將他派遣到德古拉摩,工資、海外津貼、食宿補助、每年一次往返機票補貼,以及繳納的社保公積金等等,每年在他一個人身上的投入,就要超過二十萬人民幣。

東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