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頁 (第1/2頁)
曹沫支援徐濱在國內籌建天悅工業的產品開發測試中心,根本的原因也在這裡。
徐濱最終還是沒能將他以往的同窗好友兼新海大學客座教授鄭潺原邀請加入天悅,但天悅工業除了與鄭潺原在新海大學所主持的汽車動力國家工程實驗室進行合作外,還是得鄭潺原推薦,將鄭潺原在德國留學、工作時的同事華人科學家黃憶江邀請加入天悅工業,主持產品開發測試中心的日常工作。
徐濱與徐立崢很早就考慮到西非跟國內的地理、氣候等環境以及使用者需求必然是存在差異的,在天悅貿易成立之初就在卡奈姆成立一個小規模的產品研發團隊。
受限於卡奈姆工業生產及研發的實際水平,徐立崢親自領導的這個團隊並沒有直接的產品設計開發能力,更多是針對西非的地理、氣候以及使用者特定的需求進行分析、研究,明確新的產品開發方向,然後交給華宸工業在國內的團隊去開發。
然而華宸工業的研發部門,對徐濱、徐立崢他們在這方面的需求,完全是一種漠視的態度。
又或者說華宸工業的研發部門已經渙散到沒有能力進行新的產品開發。
這才最終促使徐濱、徐立崢籌建獨立的產品開發測試中心,開發天悅自己的摩托車產品。
徐濱也沒有想要一步登天,短時間內就能邁入休旅型、越野運動型等中高檔摩托車的殿堂,產品開發測試中心成立之初,主要精力還是開發適宜於西非獨特環境及使用者需求的摩托車。
徐濱對天悅貿易在西非市場的成功,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
之前的成功,主要還是藉助曹沫在卡奈姆經營多年的根基,利用價格上的優勢,一下子就跟當地的直接需求對接上來,但實際上他們的優勢並不能保持太久。
徐濱對國內同行瞭解甚深,知道競爭對手開發市場的能力並不弱,而中國這些年改革開放,使得國內車企對市場的適應能力極強。
徐濱預料到華宸工業繼續封閉保守下去,天悅貿易的優勢很快就會消耗殆盡。
是強烈的危機感令徐濱、徐立崢,堅決要開發新的車型,以鞏固他們目前在西非市場的優勢,為此他甚至都不主張著急去開發西非之外的市場。
西中非地形複雜,沿幾內亞灣是狹窄的熱帶雨林,往北往東則是熱帶草原往熱帶荒漠過渡,對摩托車的效能需求,有著不同的側重點,這實際上幾乎為所有的摩托車企所忽視。
更準確的說,摩托車所剩不多的巨頭,一方面遠不如車企財大氣粗,一方面對西非市場也遠不夠重視,前些年甚至都將那裡視作二手摩托車的傾銷地。
「國外中高階摩托車,主要還是追求效能的使用者在玩,而即便是重型機車,每公里所消耗的燃油,也不足以引起使用者的注意——在國內差不多也是這個狀況,但在卡奈姆,情況卻不一樣。卡奈姆一方面是糟糕的道路狀況,一方面是有載貨的需求,當地的使用者需要動力更強勁的車型,但另一方面當地人的收入太低、燃油價格又高,這需要一款動力效能卓越卻又能經濟節油的發動機……」
「開發新的摩托車發動機,是我們中長期的目標,很難馬上就有成果;我們目前所進行的整車開發,主要是針對西非當地的地理、氣候特色,在舊有的車型基礎上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說,除了荒漠地形的風沙外,西非其他地區到旱季的風沙也非常嚴重,硬化地面又極少,這需要改變摩托車的進氣方式,輪胎也需要加寬,這些都比較容易實現……」
黃憶江話不多,徐濱在華宸研發生產體系工作過多年,雖然研發能力跟黃憶安、鄭潺原等人不是一個量級,但對常規技術上的事情也瞭如指掌。
整個下午,主要是他給曹沫他們介紹新成立的產品開發及測試中心,在摩托發動機、傳動系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