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4章 素第35章 瘧論 (第4/7頁)

加入書籤

,陰陽虛實相互移易轉化的關係。陽氣併入於陰分,使陰氣實而陽氣虛,陽明經氣虛,就寒冷發抖乃至兩頜鼓動;太陽經氣虛便腰背頭項疼痛;三陽經氣都虛,則陰氣更勝,陰氣勝則骨節寒冷而疼痛,寒從內生,所以內外都覺寒冷。如陰氣併入陽分,則陽氣實而陰氣虛。陽主外,陽盛就發生外熱;陰主內,陰虛就發生內熱,因此外內都發熱,熱甚的時候就氣喘口渴,所以喜歡冷飲。

這都是由於夏天傷於暑氣,熱氣過盛,並留藏於面板之內,腸胃之外,亦即榮氣居留的所在。由於暑熱內伏,使人汗孔疏鬆,腠理開洩,一遇秋涼,汗出而感受風邪,或者由於洗澡時感受水氣,風邪水氣停留於面板之內,與衛氣相合並居於衛氣流行的所在;而衛氣白天行於陽分,夜裡行於陰分,邪氣也隨之循行於陽分時則外出,循行於陰分時則內搏,陰陽內外相搏,所以每日發作。

黃帝道:瘧疾有隔日發作的,為什麼?

岐伯說:因為邪氣舍留之處較深,向內迫近於陰分,致使陽氣獨行於外,而陰分之邪留著於裡,陰與陽相爭而不能即出,所以隔一天才發作一次。

黃帝道:講得好!瘧疾發作的時間,有逐日推遲,或逐日提前的,是什麼緣故?

岐伯說:邪氣從風府穴侵入後,循脊骨逐日逐節下移,衛氣是一晝夜會於風府,而邪氣卻每日向下移行一節,所以其發作時間也就一天遲一天,這是由於邪氣先侵襲於脊骨的關係。每當衛氣會於風府時,則腠理開發,腠理開發則邪氣侵入,邪氣侵入與衛氣交爭,病就發作,因邪氣日下一節,所以發病時間就日益推遲了。這種邪氣侵襲風府,逐日下移一節而發病的,約經二十五日,邪氣下行至骶骨;二十六日,又入於脊內,而流注於伏衝脈;再沿衝脈上行,至九日上至於缺盆之中。因為邪氣日漸上升,所以發病的時間也就一天早一天。至於隔一天發病一次的,是因為邪氣內迫與五臟,橫連與膜原,它所行走的道路較遠,邪氣深藏,循行遲緩,不能和衛氣並行,邪氣與衛氣不得同時皆出,所以隔一天才能發作一次。

黃帝道:您說衛氣每至於風府時,腠理開發,邪氣乘機襲入,邪氣入則病發作。現在又說衛氣與邪氣相爭的部位每日下行一節,那麼發病時,邪氣就不恰在於風府,而能每日發作一次,是何道理?

岐伯說:以上是指邪氣侵入於頭項,循著脊骨而下者說的,但人體各部分的虛實不同,而邪氣侵犯的部位也不一樣,所以邪氣所侵,不一定都在風府穴處。例如:邪中於頭項的,衛氣行至頭頂而病發;邪中於背部的,衛氣行至背部而病發;邪中於腰脊的,衛氣行至腰脊而病發;邪中於手足的,衛氣行至手足而病發;凡衛氣所行之處,和邪氣相合,那病就要發作。所以說風邪侵襲人體沒有一定的部位,只要衛氣與之相應,腠理開發,邪氣得以湊合,這就是邪氣侵入的地方,也就是發病的所在。

黃帝道:講得好!風病和瘧疾相似而同屬一類,為什麼風病的症狀持續常在,而瘧疾卻發作有休止呢?

岐伯說:風邪為病是稽留於所中之處,所以症狀持續常在;瘧邪則是隨著經絡循行,深入體內,必須與衛氣相遇,病才發作。

黃帝道:瘧疾發作有先寒而後熱的,為什麼?

岐伯說:夏天感受了嚴重的暑氣,便留藏在腠理面板之中,到秋天又傷了風邪,就成為瘧疾了。所以水寒,是一種陰氣,風邪是一種陽氣。先傷於水寒之氣,後傷於風邪,所以先寒而後熱,病的發作有一定的時間,這名叫寒瘧。

黃帝道:有一種先熱而後寒的,為什麼?

岐伯說:這是先傷於風邪而後傷於寒邪,所以先熱而後寒,病的發作也有一定時間,這名叫溫瘧。至於只有發熱而不惡寒的,是因為陰氣先虧損,陽氣獨亢盛,所以少氣煩悶,手足發熱而且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