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7章 古文解析: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 (第3/4頁)

加入書籤

,賊風屢次侵襲,虛邪早晚不斷侵犯,這樣就會內至五臟骨髓,外至空竅肌膚,所以小病會加重,大病就會死亡,因此祝由的方法也不能治癒了。

黃帝說:好。我想在給病人診治時,觀察病人的生死,決斷疑難病症,想知道其中的要領,就像日月的光輝一樣,能告訴我嗎?

岐伯說:氣色和脈象,是上天所重視的,也是先師所傳授的。上古時期,讓僦貸季整理氣色和脈象而通達神明,結合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等,不背離正常的規律,觀察它們的變化和轉移,來領悟其中的奧妙,瞭解其中的要領,要想知道要領,那麼氣色和脈象就是關鍵。氣色與太陽相應,脈象與月亮相應,經常探求其中的要領,就是要領所在。氣色的變化,與四季的脈象相應,這是上天所重視的,也是與神明相合的,所以能遠離死亡而接近生命。養生之道得以長久,這就叫做聖王。

中古時期治病,病剛發生時就用湯液治療,十天就能治癒八風五痺等病,如果十天還沒好,就用草蘇、草荄的枝葉作為輔助,標本都得到了,邪氣就會被制服。

而近世治病就不是這樣了,治病不根據四季的變化,不瞭解日月的執行,不審察疾病的順逆,等病形已經形成,才想用微針治療外部,用湯液治療內部,醫術粗淺的醫生魯莽行事,認為可以強攻,結果病還沒好,新的病又產生了。

黃帝說:我想聽你講講治病的要領。

岐伯說:治病的關鍵,在於不要失去氣色和脈象,運用時不迷惑,這就是治病的重要法則。如果違背順逆的規律,標本不得要領,就會失去精神而危及國家!拋棄舊的方法,採用新的方法,才能得到真正的醫者。

黃帝說:我從你這裡聽到了要領啊!你說的不離氣色和脈象,這也是我所知道的。

岐伯說:治病的極致在於一個“一”。

黃帝說:什麼是“一”?

岐伯說:“一”就是要因順病人的情況。

黃帝說:那怎麼做到呢?

岐伯說:關閉門窗,把病人綁起來,多次詢問他的病情,順從他的心意,精神旺盛的就會康復,精神衰敗的就會死亡。

黃帝說:好。

五、《黃帝內經·素問》中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主要講述了以下幾方面內容:

1. 古今治病方法的差異及原因:

古代:古人生活簡單,居處環境與禽獸相近,透過活動避寒、陰居避暑,內心無過多牽掛,外在也無勞累形役,處於恬淡的狀態,邪氣難以深入。所以那時治病,只需對病人移易精神、改變氣的執行,用祝由的方法就能治好病,不需要用藥物內服或針石外治。

今世:人們內心充滿憂患,形體勞累,又不能順應四時變化,常遭賊風、虛邪侵襲,導致內犯五臟骨髓、外傷空竅肌膚。所以病情嚴重,此時單純的祝由法已無法治癒疾病,而需要用藥物治內、針石治外,但這樣治療有時能治癒,有時卻不能。

2. 色脈診法的重要性及原理:

重要性:色脈是上帝所重視、先師所傳授的診法關鍵。上古名醫僦貸季透過研究色脈能通達神明,將其與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等相結合來綜合分析病情。所以懂得色脈診法是掌握診病要領的關鍵。

原理:氣色如同太陽有陰晴變化,脈息如同月亮有盈虧變化。色脈的變化與四時的脈象相應,掌握這一規律能幫助醫生判斷病情、預知生死,達到“遠死而近生”的效果,這也是上古帝王所珍視的。

3. 不同時代的治療方法及後世醫生的不足:

中古:醫生治病,病剛發生時用湯液治療,十天可去除八風五痺之病;十天未愈,則用草藥輔助,標本兼顧,邪氣可被制服,疾病能痊癒。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