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5章 針刺療痾顯妙箴(36) (第3/5頁)

加入書籤

不是癃病,只是小便頻數不爽,病人心中恐懼,氣分不足,腹中鬱滯不暢。治療應刺足厥陰經。

肺瘧:使人心裡感到發冷,冷到極點就發熱,發熱間歇時容易受驚,好像見到了可怕的事物。治療應刺手太陰經和手陽明經。

心瘧:使人心中煩熱得很厲害,想喝冷水,但身上反而覺得寒冷較多,不太發熱。治療應刺手少陰經。

- 肝瘧:使人面色蒼青,時常嘆息,厲害的時候,形狀如死。治療應刺足厥陰經使其出血。

脾瘧:使人發冷,腹中疼痛,等到發熱時,就會脾氣執行而腸中鳴響,腸鳴之後陽氣外達而汗出。治療應刺足太陰經。

腎瘧:使人感到寒冷發抖,腰脊疼痛,身體難以轉側,大便困難,眼睛視物昏花,手足寒冷。治療應刺足太陽經和足少陰經。

胃瘧:發病時使人容易飢餓,但又不能進食,進食就感到胃脘腹脹滿膨大。治療應取足陽明經和足太陰經橫行的絡脈,刺出其血。

瘧疾的一般治療原則:瘧疾剛開始發熱時,刺足背上的動脈,開啟孔穴,刺出其血,可立即熱退身涼;瘧疾剛要發冷的時候,刺手陽明經、手太陰經、足陽明經和足太陰經的穴位。如果瘧疾病人的脈搏滿大而急,刺背部的俞穴,用中等針按五胠俞各取一穴,並根據病人形體的胖瘦,確定針刺出血的多少。如果瘧疾病人的脈搏小實而急,應灸足脛部的少陰經穴,並刺足指端的井穴。如果瘧疾病人的脈搏滿大而急,刺背部俞穴,取五胠俞、背俞各一穴,並根據病人體質針刺出血。

特殊情況的治療:瘧疾病人脈象緩大而虛的,適宜用藥治療,不宜用針刺。大凡治療瘧疾,應在病沒有發作之前約一頓飯的時間進行治療,過了這個時間就會失去時機。凡是瘧疾病人脈象沉伏不見的,急刺十指間出血,血出病必愈;如果先見面板上發出像赤小豆的紅點,應都用針刺去。十二種瘧疾,它們發作的時間各不相同,應觀察病人的症狀,從而瞭解病屬於哪一經脈。在疾病發作之前約一頓飯的時間進行針刺,刺一次病勢衰減,刺二次病情顯著好轉,刺三次病即痊癒;如果不愈,可刺舌下兩脈出血;再不愈,可取委中血盛的經絡,刺出其血,並刺項部以下挾脊兩旁的經穴。舌下兩脈,即廉泉穴。

其他病症的治療:凡是刺治瘧疾,必須先問明病人發作時最先感覺症狀的部位,然後先刺該部位。先發頭痛頭重的,就先刺頭上及兩額、兩眉間出血。先發頸項和背部疼痛的,就先刺頸項和背部。先發腰脊痛的,就先刺委中出血。先發手臂痛的,就先刺手少陰經和手陽明經的十指間穴位。先發足脛痠痛的,就先刺足陽明經的十指間出血。風瘧,發作時汗出怕風,應刺三陽經背部的俞穴出血。小腿疼痛劇烈而拒按的,名叫胕髓病,用鑱針針刺絕骨穴出血,疼痛可立即停止。身體稍有疼痛的,刺至陰穴,但各陰經的井穴不可出血,應隔日刺一次。瘧疾口不渴而間日發作的,刺足太陽經;口渴而間日發作的,刺足少陽經;溫瘧而汗不出的,用“五十九刺”的方法。

三、從周易哲學的角度對《素問·刺瘧》的幾個深度解析:

1. 陰陽平衡與瘧疾的病症表現:

陰陽對應:在周易哲學中,陰陽是宇宙間兩種基本的相對力量。從《素問·刺瘧》中不同型別瘧疾的症狀來看,瘧疾發作時的寒熱交替現象可以與陰陽對應。寒象可視為陰的表現,熱象則為陽的體現。例如足太陽之瘧,先寒後熱,寒從背起,這其中寒與熱的交替出現,反映了人體陰陽之氣的失衡與相互轉化。寒邪盛時,陰占主導;熱象明顯時,陽的力量增強,這是陰陽在人體疾病狀態下的一種動態變化。

陰陽互根:周易哲學強調陰陽相互依存,互為根本。在瘧疾的發病過程中,寒熱症狀雖然看似對立,但實則相互依存。沒有寒,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