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章 金匱真言解析全 (第6/8頁)

加入書籤

然的關係,為醫學的發展和人類的健康帶來新的突破和進步。讓我們以敬畏之心去探索這一古老而又充滿智慧的領域,不斷追尋生命的真諦。

3. 五臟的生理功能:

肝:肝主疏洩,具有調暢氣機、調節情志、促進消化等功能。肝還主藏血,能夠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為人體的活動提供物質基礎。

心:心主血脈,能夠推動血液在脈管中執行,為全身各臟腑組織提供營養物質。心還主神明,主宰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

脾:脾主運化,包括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脾能夠將食物轉化為水谷精微,並將其吸收、轉輸到全身各臟腑組織;同時,脾還能夠將水液代謝產物轉化為尿液,排出體外。

肺:肺主氣,司呼吸,能夠吸入自然界的清氣,撥出體內的濁氣,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肺還主宣發和肅降,宣發功能能夠將肺氣向上、向外佈散,肅降功能能夠將肺氣向下、向內收斂。

腎:腎主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是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基礎。腎還主水液,能夠調節人體的水液代謝,維持水液的平衡。

4. 五臟的病理變化:

肝:肝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肝氣鬱結、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等。肝氣鬱結則會出現胸脅脹痛、情志抑鬱等症狀;肝陽上亢則會出現頭暈、頭痛、面紅目赤等症狀;肝風內動則會出現肢體震顫、抽搐等症狀。

心:心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心血不足、心陽不振、心火亢盛等。心血不足則會出現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心陽不振則會出現畏寒肢冷、心悸氣短等症狀;心火亢盛則會出現心煩、口瘡、小便短赤等症狀。

脾:脾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脾氣虛、脾陽虛、脾溼困等。脾氣虛則會出現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脾陽虛則會出現畏寒肢冷、腹痛、腹瀉等症狀;脾溼困則會出現肢體沉重、睏倦、舌苔厚膩等症狀。

肺:肺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肺氣虛、肺陰虛、肺熱壅盛等。肺氣虛則會出現氣短、乏力、自汗等症狀;肺陰虛則會出現乾咳、少痰、咽乾等症狀;肺熱壅盛則會出現咳嗽、氣喘、發熱等症狀。

腎:腎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腎陰虛、腎陽虛、腎精不足等。腎陰虛則會出現頭暈、耳鳴、腰膝痠軟、五心煩熱等症狀;腎陽虛則會出現畏寒肢冷、腰膝冷痛、陽痿、早洩等症狀;腎精不足則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早衰、性功能減退等症狀。

三、《金匱真言論篇第四》在中醫理論體系的發展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理論奠基作用:

構建了中醫時空醫學理論基礎:該篇詳細論述了人體五臟與自然界四時、五行的對應關係,明確指出了東風、南風、西風、北風以及中央方位的氣與肝、心、肺、腎、脾的對應。這種將人體與自然界的時空因素緊密聯絡起來的理論,為中醫時空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例如,文中提到“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清晰地闡述了不同季節的氣候變化對相應臟腑的影響,為後世醫家根據季節變化來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了理論依據。

深化了中醫陰陽五行學說的應用:陰陽五行學說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此篇對其進行了深入的應用和闡釋。不僅將人體的臟腑按照陰陽屬性進行劃分,如“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還將五行與五臟、五色、五味、五畜、五穀等進行了對應關聯,如“東方青色,入通於肝,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谷麥”等。這種系統的對應關係,使陰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