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8章 血氣充盈志未窮 (第2/4頁)

加入書籤

生在手足陰陽的哪一經,其治療方法是,血脈壅盛的,必須先刺出其血,以減輕其病苦;再診察其所欲,根據病情的虛實,然後瀉其有餘之實邪,補其不足之虛。

要想知道背部五臟俞穴的位置,先用草一根,度量兩乳之間的距離,再從正中對摺,另一草與前草同樣長度,折掉一半之後,拿來支撐第一根草的兩頭,就成了一個三角形。然後用它量病人的背部,使其一個角朝上,和脊背部大椎穴相平,另外兩個角在下,其下邊左右兩個角所指部位,就是肺俞穴所在。再把上角移下一度,在兩肺俞連線的中點,則其下左右兩角的位置是心俞的部位。再移下一度,左角是肝俞,右角是脾俞。再移下一度,左右兩角是腎俞。這就是五臟俞穴的部位,為刺灸取穴的法度。

形體安逸但精神苦悶的人,病多發生在經脈,治療時宜用針灸。形體安逸而精神也愉快的人,病多發生在肌肉,治療時宜用針刺或砭石。形體勞苦但精神很愉快的人,病多發生在筋,治療時宜用熱熨或導引法。形體勞苦,而精神又很苦惱的人,病多發生在咽喉部,治療時宜用藥物。屢受驚恐的人,經絡因氣機紊亂而不通暢,病多為麻木不仁,治療時宜用按摩和藥酒。以上是形體和精神方面發生的五種型別的疾病。

刺陽明經,可以出血出氣;刺太陽經,可以出血,但不宜傷氣;刺少陽經,只宜出氣,不宜出血;刺太陰經、少陰經,只宜出氣,不宜出血;刺厥陰經,只宜出血,不宜傷氣。

三、《周易哲學視角下〈皇帝內經〉之血氣形志深度解析》

《素問》第二十四章“血氣形志”,猶如一幅神秘而深邃的生命畫卷,展現了人體氣血與臟腑之間微妙而複雜的關係。透過周易哲學的視角,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蘊含的智慧與哲理。

在天地之間,存在著一種恆定的規律,太陽經通常多血少氣,少陽經常少血多氣,陽明經常多氣多血,少陰經常少血多氣,厥陰經常多血少氣,太陰經常多氣少血宇宙種天之常數,反映了宇宙萬物的執行之道,也體現了人體與天?太陽?的呼應與契合。

足太陽與少陰互為表裡,少陽與厥陰互為表裡,陽明與太陰互為表裡,這構成了足之陰陽的關係。手太陽與少陰互為表裡,少陽與心主互為表裡,陽明與太陰互為表裡,這形成了手之陰陽的聯絡。這種表裡關係,如同一座座橋樑,將人體的各個部分緊密地連線在一起,使氣血得以順暢地流通,維持著生命的平衡與和諧。

當我們瞭解了手足陰陽所面臨的困境與疾苦,便明白在治病時,必先去除瘀血,以消除病痛的根源。然後,根據患者的需求和身體的狀況,瀉其有餘,補其不足。這一過程,如同順應自然的節律,在陰陽的變化中尋求平衡與和諧。

要了解背部的俞穴,需先度量兩乳之間的距離,從中對摺,再用其他草量去一半,然後將草的兩端相抵拄。接著,舉起草來度量背部,使其中一端居上,與脊骨的大椎相齊,兩端在下。當草的下端所對應的,便是肺之俞穴。再向下一度,是心之俞穴。再向下一度,左邊是肝之俞穴,右邊是脾之俞穴。再向下一度,便是腎之俞穴。這便是五臟之俞穴,也是灸刺的度量標準。

人的形體與情志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絡。若形體安閒而情志困苦,疾病往往會發生在經脈上,治療時宜採用灸刺之法。若形體安閒而情志愉悅,疾病則易發生在肌肉上,治療可用針石之術。若形體勞苦而情志愉悅,疾病易發生在筋上,治療宜用熨引之法。若形體勞苦而情志困苦,疾病則易發生在咽喉部位,治療需用各種藥物。若形體屢受驚恐,導致經絡不通,疾病會表現為麻木不仁,治療當用按摩和藥酒。這便是五種形體與情志的關係。

刺陽明經可出血氣,刺太陽經,可出血惡氣,刺少陽經,可出氣惡血,刺太陰經,可出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