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4章 脈診精微蘊妙玄 (第3/6頁)

加入書籤

中衡,冬應中權。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知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補瀉勿失,與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

是知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陽盛則夢大火燔灼,陰陽俱盛則夢相殺毀傷;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飽則夢予,甚飢則夢取;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哭;短蟲多則夢聚眾,長蟲多則相擊毀傷。

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其耎而散者,當消渴自已。

肺脈搏堅而長,當病唾血;其耎而散者,當病灌汗,至令不復散發也。

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其耎而散色澤者,當病溢飲,溢飲者渴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

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其耎而散者,當病食痺。

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少氣;其耎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腫,若水狀也。

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其耎而散者,當病少血,至令不復也。

帝曰:診得心脈而急,此為何病?病形何如?

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當有形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心為牡髒,小腸為之使,故曰少腹當有形也。

帝曰:診得胃脈,病形何如?

岐伯曰:胃脈實則脹,虛則洩。

帝曰:病成而變何謂?

岐伯曰:風成為寒熱,癉成為消中,厥成為巔疾,久風為飧洩,脈風成為癘,病之變化,不可勝數。

帝曰:諸癰腫筋攣骨痛,此皆安生?

岐伯曰:此寒氣之腫,八風之變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此四時之病,以其勝治之愈也。

帝曰:有故病五臟發動,因傷脈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徵其脈小色不奪者,新病也;徵其脈不奪其色奪者,此久病也;徵其脈與五色俱奪者,此久病也;徵其脈與五色俱不奪者,新病也。

肝與腎脈並至,其色蒼赤,當病毀傷不見血,已見血,溼若中水也。

尺內兩旁,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

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來疾去徐,上實下虛,為厥巔疾;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

有脈俱沉細數者,少陰厥也;沉細數散者,寒熱也;浮而散者為眴僕。

諸浮不躁者皆在陽,則為熱;其有躁者在手。諸細而沉者皆在陰,則為骨痛;其有靜者在足。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洩及便膿血。

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餘也,滑者陰氣有餘也。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陰陽有餘則無汗而寒。

推而外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積也。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也。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痺也。

譯文:

黃帝問道:診脈的方法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診脈通常通常是以清晨的時間為最好,此時人還沒有勞於事,陰氣未被擾動,陽氣尚未耗散,飲食也未曾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