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4章 古文解析:厥論篇第四十五 (第2/8頁)

加入書籤

黃帝又問:“熱厥是怎樣形成的呢?”歧伯說:“酒進入胃中,絡脈就會充滿而經脈就會空虛;脾主要負責為胃執行津液,陰氣虛弱時,陽氣就會侵入,陽氣侵入後,胃就會不和,胃不和,就會導致精氣衰竭,精氣衰竭,就不能營養四肢。這樣的人必定經常醉酒或飽食後行房,氣聚於脾中不能消散,酒氣與谷氣相互搏結,熱盛於中,所以全身發熱,尿液也呈赤黃色。酒氣旺盛而迅猛,腎氣已有衰退,陽氣獨自旺盛,所以手足就會發熱。”

黃帝問道:“厥證有時會讓人腹部脹滿,有時會讓人突然不省人事,有時甚至半天或一天後才甦醒,這是為什麼呢?”歧伯說:“陰氣旺盛於上,下部就會空虛,下部空虛就會腹脹滿;陽氣旺盛於上,下部之氣就會加重而上逆,邪氣上逆,就會導致陽氣紊亂,陽氣紊亂就會使人不省人事。”

黃帝說:“好。我想聽聽六經之厥的症狀和病變情況。”歧伯說:“太陽經之厥,會出現頭部腫脹、頭重、足部不能行走,甚至發生暈厥仆倒;陽明經之厥,則會出現癲狂、想要奔幻覺叫、腹部脹滿、不能安臥、面部發紅發熱、出現幻覺和胡言亂語;少陽經之厥,則會出現突然耳聾、面頰腫脹發熱、脅肋疼痛、小腿不能運動;太陰經之厥,則會出現腹部脹滿、腹部膨隆、後陰不利、不欲飲食、進食則嘔吐、不能安臥;少陰經之厥,則會出現口乾、尿液赤黃、腹部脹滿、心痛;厥陰經之之厥,則會出現少腹腫痛、腹脹、小便不利、喜好臥床、屈膝,陰器收縮腫脹、小腿內側發熱,邪氣盛就用瀉法,正氣虛就用補法,不盛不虛就根據經穴來治療。太陰經厥逆,小腿拘急痙攣,心痛牽引腹部,治療應針對主病之經;少陰經厥逆,腹部脹滿、嘔吐、洩瀉清冷,治療應針對主病之經;厥陰經厥逆,腰部拘攣疼痛、腹部脹滿、前陰閉鎖、胡言亂語,治療應針對主病之經;三陰經都發生厥逆,大小便不通,使人手足寒冷,三天後就會死亡。太陽經厥逆,身體僵硬、仆倒、嘔血、容易鼻出血,治療應針對主病之經;少陽經厥逆,關節活動不利,關節活動不利的人,腰部不能行走,頸項不能回顧,發生腸癰且不能治癒、驚恐而死;陽明經厥逆,氣喘咳嗽、身體發熱、容易驚恐、鼻出血、嘔血。手太陰經厥逆,腹部脹滿、咳嗽、容易嘔吐涎沫,治療應針對主病之經;手心主和少陰經厥逆,心痛牽引咽喉、身體發熱、死亡不可救治。手太陽經厥逆,耳聾、流淚,頸項不能回顧,腰部不能俯仰,治療應針對主病之經;手陽明和少陽經厥逆,發生喉痺、咽腫、痙病,治療應針對主病之經。”

總之,這段對話詳細闡述了厥證的各種表現、形成原因以及六經之厥的不同症狀和治療方法,體現了《黃帝內經》對人體病理變化的深刻洞察和豐富的醫學智慧。

三、以下是一首七律贊《黃帝內經厥證探微》:

《七律·贊〈黃帝內經厥證探微〉》

內經奧秘細研尋,厥證探微見解深。

寒熱緣由析透徹,六經病變辨明真。

岐黃妙術傳千載,醫道精華啟後人。

寶典光芒昭日月,蒼生福祉永依存。

詮釋:

這首七律詩是對《黃帝內經厥證探微》的讚美。

詩中說《黃帝內經》的奧秘被深入研究探尋,其中對厥證的探討見解深刻。書中將寒熱的原因分析得透徹,對六經病變也辨別得清晰準確。岐黃之術傳承千年,其中的醫道精華啟發了後世之人。這部寶典光芒閃耀如日月,永遠是蒼生福祉的依託。整首詩表達了對該書的高度讚賞和推崇。

四、以下是用周易哲學從幾個方面對《黃帝內經厥證探微》進行深度解析:

(一)陰陽之道

《黃帝內經厥證探微》中體現了陰陽的平衡與失調。厥證的發生與陰陽的變化密切相關,反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