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7 (第2/2頁)
來與她當面對峙。
嚴重一些的話,人家或許會以死殉道。
此般情形可能是為了自家的道統,也可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因為這種做法直接斷絕了知識的壟斷。
這種利益之爭有時無異於一場大地震。
而這裡的人真的有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所以楊秋根本就沒有去搞這件會引發巨大爭論的事宜,但荀攸之所以會發現,自然是因為他這個人常常能夠以小見大、以點看面。
在書坊之中,他發現其他的書籍都有句讀,並且運用了大量的標點符號,所以他便想瞧瞧儒家的典籍是否應用了句讀。
然而書坊當中根本就不出售這些儒家典籍,這令荀攸覺得十分奇怪。
因為這種書籍才是令人趨之若鶩的東西,昭國怎麼可能刻意不賣,顯然其中存在問題。
所以荀攸進行了一番猜測,並且最終發現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
楊秋確實在內部的一些學堂之上應用了一些斷句的版本,不然依舊採用以前的方式,學習的速度也太慢了。
至於值得爭論的地方,日後若是有哪位學生成為了專門的學者,那再去爭論。
這應當是學者應當研究的事宜,普通人無需研究到這般程度。
而這樣的討論不單出現在了荀攸和荀諶這對叔侄之間,蔡邕第二天也帶著他的女兒蔡文姬來到了楊秋的面前。
“早就聽聞蔡女郎博學多才,今日一見,實乃吾之榮幸。
昭國當下正缺乏一位五經博士,倘若蔡女郎願意留在此處傳道授業,這將會使昭國的庠序之教更為昌盛,不知蔡女郎是否願意加入昭國?”
這對父女剛剛到來,雙方才寒暄拜見完畢,楊秋便直接地發出了邀請。
這令蔡邕急得直瞪眼,這是幹啥呀。
他帶女兒前來本是有事要詢問,怎料這位將軍竟想要將他女兒拐走。
“將軍,文姬前來是有事宜要詢問,能否讓文姬先將事情說完?”
蔡邕的打斷令楊秋不禁輕笑一聲。
“蔡公有如此優秀的女兒,怎能讓文姬在後宅之中一輩子默默無聞。
倘若在昭國效力,千百年之後,文姬的博學依然能夠被後人傳頌。
蔡公是個頗為開明之人,難道真願文姬明年便嫁人生子,而後在史書之上甚至連個姓名都留不下?”
當然,蔡文姬的優秀在原來的歷史之上亦留下了名聲。
她原本是蔡邕的女兒,嫁給衛仲道之後,因丈夫英年早逝,所以便歸家了。
後來在動亂之中被南匈奴擄去,直至多年之後方歸漢,而那時蔡文姬竟然還能默寫出四百多篇文稿。
在那些顛沛流離的歲月之中,楊秋也曾思索,或許在那時,蔡文姬的精神支柱正是那些曾經絢爛瑰麗、飽含智慧的文字。
她始終未曾忘卻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正因如此,後來她才能夠憑藉記憶將其默寫而出。
所以,當面對這樣一位內心強大且博學多才的女子時。
楊秋自然滿心期望對方能夠透過其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