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分卷閱讀143 (第2/2頁)

加入書籤

所以,要改變這種狀況,一定要讓他們每年糧食有剩餘。

只有在吃飽穿暖的情況下,庶民們才敢送孩子讀書,出錢繼續把房子修得結實一點,購買耕牛農具開荒等。

如此,經濟才能發展起來。

當然,這種制度依然有弊端,雁門郡現在幾乎是楊家軍這個寡頭在控制經濟民生軍事,所以未來必定要隨著地盤擴大改變政策。

但至少眼下這個體系還玩得轉,也適合當前楊將軍積攢實力。

更何況,楊秋其實私底下還在挖掘金礦和銅礦。

私鑄錢幣現在不算啥,這都是反賊了,還守啥規矩。

而且,楊秋有一個更加遠大的規劃,那就是大漢朝諸侯並起之時,她要將天下的鑄幣權搶到自己手裡面。

眼下她正在讓工匠們試驗如何提高鑄錢技術,力求做出更加精美高質量的錢幣,讓未來的諸侯們無法模仿。

至於怎麼流通,只要佔的地盤夠大,手下的商業足夠繁榮,那時就由不得別人接不接受了。

不過這個規劃還太遠,眼下也不適合告訴荀彧,畢竟誰知道荀彧以後為誰辦事兒?

因此,楊秋換了另一個角度回答荀彧這個問題。

“君以為,何以民富國強?”

“施政以仁,重農抑商以固國本,輕徭薄賦以養民力,崇禮尚德以化萬民,明法度以維秩序。如此,則國家富強、民眾富裕可期也。”

嗯,很官方的答案,楊秋笑著又問了另一個問題。

“何謂財富?”

“財富之事,古人亦有深論。‘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此言道出生財之根本,在於眾人共力創造,而消耗者少,勤勉治事,使用得當,則財富自然充盈。

“故吾以為,財富非獨金銀珠玉,乃國家之資糧豐足,百姓之家給人足,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此乃真正之財富。

施政者當以養民為本,使百姓安於耕織,商賈之利歸於公家,國用充盈而民不睏乏,如此則國家之財富可保。”

在經學上,楊秋和這些人是絕對辯不贏的,所以把這個開胃菜問出之後,楊秋再出一問。

“若君主賢明,重視農桑,輕徭薄賦,崇禮尚德,明法度,朝廷官員皆為君子。

然天有不測風雲,旱災洪澇瘟疫頻發,庶民吃不飽穿不暖,即使朝廷儲存糧食分發亦不夠,當如何是好?”

荀彧覺得此言似乎是在刻意為難,不過他還是認真回答了這個問題。

“此乃天災人禍,非人力所能完全抗拒。既君主與官員既皆為君子,當以民為本,共克時艱。

首先,需開倉放糧,救濟災民,以解燃眉之急。同時,組織百姓修繕水利,改良耕作技術,提高抗災能力。”

“再者,朝廷應鼓勵商賈捐贈物資,以補充官府之不足。同時,派遣醫術高明之士前往災區,救治病患,防止瘟疫蔓延。

此外,還應減免災區賦稅,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總之,面對天災人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