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六元正紀大論第七十一(十六) (第2/4頁)

加入書籤

瞬間變成了養生小達人?

“中酸溫”,這是要我們吃點酸而溫的東西,比如檸檬蜂蜜水,酸酸甜甜,還能暖胃,簡直就是冬日裡的小太陽嘛!不過,記得別放太多蜂蜜,不然甜到牙疼可別怪我沒提醒你哦!

“下甘溫”,說的是吃點甘甜而溫的食物,比如紅棗枸杞粥,紅棗甜甜的,枸杞又是溫補的,一碗下肚,整個人都暖洋洋的,感覺像是被溫暖的大擁抱包圍著,幸福感爆棚!

說到這,你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嘗試這些“古代配方”了呢?別急,我還有更精彩的!

在古代,醫生還會根據脈象來判斷病情,咱們也來學學,不過我會盡量讓它變得有趣一些。想象一下,你的脈象就像是你的私人天氣預報員,如果脈象跳得跟兔子一樣快,那就是“疾脈”,說明你體內可能有些“小火苗”,得降降溫了;如果脈象慢得像蝸牛,那就是“遲脈”,可能是身體有點“懶羊羊”,得加把勁動一動啦!

當然,古代還有很多複雜的脈象,比如“滑脈”,聽起來就像是手指在冰面上滑行一樣順滑,這通常是懷孕的象徵,恭喜你要當爸爸媽媽啦!

想象一下,如果時間有顏色,癸巳年和癸亥年可能就是那種帶著一點點神秘綠的藍色調,為啥這麼說呢?因為這兩個年份啊,都對應著“上厥陰木,中少徵火運,下少陽相火”的五行配置。聽起來是不是很高大上?別急,咱們慢慢拆解。

首先,“上厥陰木”,咱們可以理解為頭頂上的那片“綠色天空”,對應到中醫裡,就是肝經的事兒了。肝嘛,大家都知道,是“將軍之官”,喜歡條達、疏洩,就像是大自然裡的樹木,需要陽光雨露才能茁壯成長。所以,癸巳、癸亥年,咱們得對肝好點兒,別讓它憋屈了。

“中少徵火運”,這說的是咱們身體裡的“小火爐”——心火。不過這裡的火可不是熊熊烈火,而是那種溫柔的、恰到好處的溫暖。心火弱了,人就顯得沒精打采;火大了,又容易煩躁失眠。所以啊,這一年裡,咱們得學會調節心情,別讓心火太旺,也別讓它滅了。

至於“下少陽相火”,咱們可以理解為下半身的“活力源泉”。少陽嘛,就是初升的太陽,溫暖而充滿希望。相火呢,就像是身體裡的小助手,幫助咱們消化、吸收、排洩,保持身體的正常運轉。這一年,咱們得好好照顧下半身,別讓“小助手”們累垮了。

現在,重點來了!癸巳、癸亥年,還有個特別的現象,叫做“寒化雨化勝復同”,聽起來是不是像天氣預報裡的“雨雪交加”?其實,這是說這一年的氣候變化可能比較大,一會兒冷一會兒熱,一會兒溼一會兒幹。這樣的天氣,最容易讓身體裡的“邪氣”趁機而入,所以啊,咱們得提前做好準備,別讓身體“感冒”了。

那麼,怎麼應對呢?老祖宗們早就給出了答案:“其化上辛涼,中咸和,下鹹寒”。簡單來說,就是上面的肝經需要點辛涼的食物或藥物來疏解,比如薄荷、菊花;中間的心火呢,來點鹹的,但別太鹹,比如海帶、淡菜,中和一下;下面的“活力源泉”呢,就需要點鹹寒的了,比如海帶湯稍微涼一點喝,既清熱又滋補。

說到吃的喝的,咱們不得不提“藥食宜也”。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癸巳、癸亥年,咱們得多吃點對肝、心、腎好的食物,比如綠葉蔬菜、魚類、黑色食物(黑豆、黑芝麻)等。當然,也別忘了適當鍛鍊,讓身體動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抵禦外界的“邪氣”。

至於穴位嘛,咱們可以根據五行原理來推測。比如,肝經上的“太沖穴”,就像是肝經的“開關”,多按按能疏肝解鬱;心經的“神門穴”,是心靈的“守護者”,失眠、心煩的時候按一按,立馬見效;腎經的“湧泉穴”,則是腎氣的“源泉”,多泡腳、多按摩,能讓腎氣更充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