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5章 放煙花 (第1/2頁)

加入書籤

與科技城核心區同步進行建設的就是科技城的航天中心。

我們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培養了整整一代的工程師,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專門為航天和電腦科學培養的工程師隊伍。

這是實現科技飛躍的兩個非常重要的領域。

由於這個世界此前是封建時代,所以要想培養工程師,就必須從小抓起,改變他們的奴性。

在封建統治的社會環境下,人們被嚴格地分為不同的等級,底層人民受到上層階級的壓迫和剝削,生活困苦不堪。

他們的思想也被嚴格控制,只能聽從統治者的命令和指示,不敢有任何反抗或質疑的想法。

這種社會結構導致普通人失去了思考和創造的自由,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從而阻礙了科技的發展和創新。

創新的本質不就是打破現有的常規嗎,而這就需要一種提出問題並尋求解決方案的基礎科學思維。

所以要想讓工程師具有這種挑戰與突破的創新思維,就只能從娃娃抓起了。

當然,科技創新也是一個需要足夠寬容度的領域,因為所探索的領域是未曾有人涉及的。

自然也就會有巨大的試錯成本,甚至有可能方向都錯了,但是這也需要實踐驗證以後才能知道。

而航天領域恰恰就是綜合科技能力的試金石,童叟無欺,這是物理學家決定的因素。

大氣層和萬有引力,可不會因為弄虛作假而手下留情。

所以搞航天的唯一途徑就是不斷的遇到問題,然後再解決問題。

我們已經建立了基礎的航天科學體系,這是現世的成果,直接照搬就行。

我們目前的工業能力已經達到了直接跨過精雕細琢的精密航天階段,直接開始探索通用普惠航天的門檻。

要想發展低成本的普惠航天,那就必須讓航天器有足夠的容錯空間。

這一點主要透過兩個方面來保證,一方面是航天器的設計本身就要有足夠的冗餘度,另一方面就是工業製造能力要能達到足夠的可靠性。

在現世,已經有商業航天公司驗證過這條路線,只要不是載人航天,那就沒必要追求萬無一失。

只要整體可靠效能達到一個可接受的數值就可以了,比如發射一百次,會失敗一兩次,但是成本下降到原來的百分之二十,甚至百分之十。

那就算是放了一兩次煙花,總體的成本也是顯而易見的下降的。

只要基於這個思路,那製造火箭本質上就不再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而變成了普通的標準工業品生產。

只要不斷地最佳化流程,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差錯率,並提高可靠性,那成本是可以持續下降的。

基本上跟造小汽車沒什麼兩樣。

至於放煙花的問題,這其實是快速發現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特別是現在沒有高效能的計算機進行模擬模擬計算的時候。

就算有了模擬計算,有些問題也是在實際場景下才會暴露出來。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的第一款火箭發動機幾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設計。

設計比較保守,留了比較大的裕度,最大推力60噸,重量1.8噸。

當然了,該激進的地方還是要激進,這款發動機的燃料系統採用了閉式燃氣渦輪泵。

相比開式迴圈,閉式迴圈的技術難度和風險都要大一些。

第一批次生產了20臺,全部用於試車,秉承著按工業品的方式生產的思路,我們需要比較大的樣本量來估算次品率。

運氣不錯,20臺發動機全部都完成了全流程試車,當然,這20臺發動機也就此報銷。

第二批次還是生產了20臺,抽取了4臺進行試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