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數學家 (第1/4頁)
祖𣈶之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傑出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是祖沖之之子。
他的主要成就之一是提出了祖𣈶原理。祖𣈶原理的內容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思是等高的兩個立體,若在任意高處的水平截面積相等,那麼它們的體積相等。憑藉這個原理,他成功解決了劉徽沒能解決的球體積公式問題。西方在17世紀才由卡瓦列裡發現類似的原理,這比祖𣈶之晚了1000多年。
他還在曆法方面有貢獻。祖沖之編制的《大明曆》,因為戴法興等人的阻撓,在祖沖之生前沒有施行。祖𣈶之三次上書,最終使得《大明曆》在梁武帝天監九年(510年)得以採用。
在天文觀測與儀器製造上,他也有所建樹。他監造八尺銅表來測量日影長度,並且發現北極星與北天極不動處相差約一度有餘。他還對漏壺等計時器進行了改進。
在生平經歷方面,他受到家庭的薰陶,自幼鑽研數學和天文知識,繼承了父親的研究成果。他修補編輯《綴術》,這本書代表當時數學的最高水平,不過很可惜後來失傳了。
他在梁朝擔任員外散騎侍郎、太府卿等職。普通六年(525年)在徐州被北魏俘虜,後來又回到南朝。
他把自己的學問傳授給信都芳、毛棲成和兒子祖皓,使得他們在數學等領域有所成就,為學術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他著有《漏刻經》《天文錄》等作品。不過《漏刻經》已經失傳,《天文錄》也僅存殘篇。
劉徽介紹:
人物生平:
劉徽約生於公元225年,卒於公元295年,是魏晉時期山東鄒平縣人,出身平民家庭。
他自幼聰穎,博覽群書,對《九章算術》深入鑽研,於魏陳留王景元四年(263年)為其作注,並自撰自注《重差》一卷,後被稱為《海島算經》。
劉徽終生未仕,致力於數學研究,後半生曾在河南活動,於西晉初年逝世,北宋大觀三年(1109年)被封為淄鄉男。
主要思想:
極限思想:受名家和墨家影響,提出極限觀念,如“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並將其用於證明《九章算術》中的面積公式等。
唯物主義思想:在《九章算術·少廣》章開立圓術注裡,指出張衡計算球體積的錯誤,體現了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精神。
邏輯推理思維:是中國最早以演繹邏輯論證數學命題的人,主張“析理以辭,解體用圖”,把邏輯推理與直觀分析結合起來。
思辨思想:重視數學理論研究,反對生搬硬套公式,強調對數學理論的抽象概括和提煉,還對許多重要數學概念給出明確定義。
出入相補思想:將圖形的有限可分性概括為出入相補原理,用於證明勾股容圓公式及直線形的面積公式等。
主要成就:
完善數學理論體系:透過註釋《九章算術》,闡述各演算法的理論依據,揭示內在聯絡,使其成為嚴謹、完整的理論體系。
數系理論:發明“求微數法”,創造十進分數逼近無理根,完善了實數系統。
籌式演算理論:建立從比率到“方程”的籌式演算統一理論,實現籌式演算的模式化與程式化。
勾股與測量理論:提出勾股“不失本率原理”,建立相似勾股形理論,奠定勾股測量術的理論基礎,還將其與比率演算法結合,構成勾股測量方法與原理。
幾何學的求積理論:以長方形面積公式為公理,用出入相補原理處理平面直邊多邊形求積問題,提出“牟合方蓋”理論推進球體積計算,用極限方法建立劉徽體積原理,奠定多面體求積理論基礎。
數學創作:建立“割圓術”,算出圓周率近似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