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不錯,商鞅確實是個非凡的人物。” (第2/3頁)
響四處逃亡,有更美好的生活條件。
如何讓君主、大臣和百姓達成共識?答案是建立一個符合各方利益的“制度”。
因此,法家的治國原則是:“順時而變,治國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順時而變,治國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嬴政輕聲重複了一句。
“辰兒,孤怎麼從沒聽過這句話?法家有這種原則嗎?是不是編的?”
“額……” 沒有嗎?應該有吧!
算了,想了這麼多。就算是編的,今天以後也就成了真理。
“老爹,不要在這些細節上糾結了。法家確實有這種原則,只是你可能沒注意到。”
嬴政瞪了趙辰一眼,心想你這不是糊弄我嗎?
“那你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
“很簡單啊,意思是說法律不能一成不變。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社會矛盾,需要找到最適合當下問題的解決方法。治理國家,應該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政策,而不是機械地效仿他國。”
“過去的老法律,如果是無效的或有害的,就要果斷廢除,不能完全沿襲祖先的治國方法。這一點被一些詭辯的儒生誤解為法律經常變化,一旦不再符合某些權貴的利益,他們就會又變。這其實是個極大的誤解。法家的核心思想是,當舊法引起民眾不滿時,才需要立即調整,而不是為了迎合權貴的利益而變化。相反,法律的改變正是為了保護普通百姓的利益。權貴之所以反對改變,是因為每次變動都會損害他們的利益。”
就像如今的大秦,法律應當持續改革,因為大秦每一天都在變得更加強大,每一天都在發生變化,許多現行法律已不再適合當今的大秦,或已經跟不上大秦的步伐。”
“嗯?是這樣啊!”
嬴政忽然說道。
“老爹,你這話什麼意思?”
“你這麼一提醒,孤突然明白了。這幾個月大秦的變化確實很大,我一直覺得似乎缺少了什麼,但又說不清楚。現在你一說,我就清楚了,原來是法律滯後了,或者說,很多法律已經不能適應今天的大秦了。
比如商稅方面,現在的商稅使得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如果他們逃稅,按照以前的處罰標準就顯得太輕了。畢竟商人的地位已經不一樣了,相關的法律也應相應調整。
再比如農業,現在的土地政策攤丁入畝加上農具改革,老百姓開荒種田的熱情空前高漲,但沒有對應的法律來保護他們的土地權益,這是不行的。
之前我也沒想到這一點,現在經你一提,我就明白了。法律上的缺失確實需要改變。”
“老爹,你能明白真是太好了!
這就是法家的思想。說實話,我對法家的先賢非常敬佩。他們的每一步行動都是為了全域性的利益,一切都是為了大局。
古人說:‘大仁不仁’‘因小失大’‘貪小便宜吃大虧’,儒家看問題恰恰常常是區域性的、片面的,從未考慮過大局。
比如當年的宋襄公,自稱仁君,與楚軍作戰時,宋軍本來可以在楚軍渡河、毫無防備時擊潰他們。但宋襄公堅持要按‘君子’的方式行事,等楚軍上岸排好陣型再開戰。
對敵人的仁慈最終變成了對自己的殘酷,結果宋國戰敗,他自己也受重傷而死。這就是所謂的‘大仁不仁’。
因此,宋襄公成為了一個笑柄。
然而,即使如此,之後還是有很多諸侯國出現了類似的情況,為什麼呢?
還不是被儒家思想影響的結果。
儒家往往迂腐,根本原因在於他們被一個無形的‘仁’所束縛,沒有正確認識‘仁’的本質。‘仁’不只是善待某些特殊情況,而是一種大局觀,關注後果。
在這方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