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崇禎帝臨危思變革 (第2/4頁)
一次後金犯邊或是流寇作亂的訊息,都讓他憂心忡忡,夜不能寐。他深知軍隊戰鬥力的強弱,直接關乎著國家的安危,猶如一個人的脊樑,脊樑若是軟弱無力,整個國家便無法挺直腰桿,抵禦外敵與內亂。為此,崇禎帝下定決心加大對軍事的投入,期望能打造出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強悍的精銳之師。
一方面,他督促各地兵營加緊操練士卒。一道道詔令從京城傳至邊疆以及各地駐軍之處,要求將領們務必嚴格訓練麾下計程車卒,不得有絲毫懈怠。為了確保訓練的質量與效果,崇禎帝不惜耗費重金,高薪聘請那些經驗豐富、戰功赫赫的將領前往軍中指導。這些將領們懷揣著對國家的忠誠與對軍事的專業素養,一到軍中,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工作之中。他們根據實戰的需求,教授士卒們更為先進的作戰陣法,從簡單的方陣排列到複雜多變的奇襲、包抄陣法,讓士卒們明白在不同的戰場形勢下該如何靈活應對;同時,還傳授給他們各種戰術技巧,諸如如何利用地形進行隱蔽、如何在衝鋒時保持陣型不亂、如何有效地配合隊友進行攻擊與防禦等等。在這些將領們的嚴格要求與悉心指導下,原本那些散漫慣了計程車卒們逐漸發生了改變,他們開始懂得紀律的重要性,每日按時出操,刻苦訓練,不再像以往那般自由散漫、毫無章法。經過長時間的嚴苛訓練,士卒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變得紀律嚴明,行動整齊劃一,作戰能力也有了顯著的提升,彷彿從一群烏合之眾蛻變成了真正的虎狼之師,讓崇禎帝看到了軍隊重振雄風的希望。
另一方面,崇禎帝大力支援兵器製造的改良與創新。他深知在戰場上,兵器的優劣往往能決定一場戰鬥的勝負,精良的兵器就如同戰士們的得力臂膀,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出巨大的威力。於是,他下令召集天下能工巧匠,這些匠人們來自五湖四海,有的擅長鍛造刀劍,有的精通弓弩製作,還有的在火器製造方面有著獨特的技藝與見解。他們接到詔令後,紛紛匯聚京城,齊聚一堂,共同研討兵器之優劣。在研討會上,匠人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以及對兵器改進的想法毫無保留地分享出來。經過一番集思廣益,他們開始對傳統的刀槍弓弩等兵器進行改進。
匠人們精心挑選更為堅韌的鋼材來鍛造刀劍,經過反覆錘鍊、淬火等多道複雜工序,使得打造出的刀劍不僅更加鋒利,能夠輕易地斬斷敵人的鎧甲,而且耐用性也大大增強,不易在激烈的戰鬥中出現捲刃、折斷等情況;對於弓弩,他們改進了弓弩的結構,選用更具彈性的材料製作弓弦和弓臂,增加了弓弩的射程,同時也提高了射擊的精準度,讓箭矢能夠在更遠的距離上命中目標,發揮出更大的殺傷力。
而在火炮這一威力巨大的利器方面,崇禎帝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發。匠人們仔細研究火炮的鑄造工藝,從炮身的材質選擇、模具的製作,到火藥的配方、裝填方式等各個環節都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與改進。他們不斷嘗試不同比例的金屬混合來鑄造炮身,以提高炮身的強度和耐熱性,避免在連續發射時出現炸膛的危險;同時,透過精確計算和反覆試驗,最佳化火炮的瞄準裝置,提高了火炮的精準度和穩定性,使得明軍在戰場上能夠憑藉這些先進的兵器,在遠距離上對敵軍進行有力的打擊,佔據更多的優勢,無論是面對後金的騎兵衝鋒,還是流寇的靈活遊擊,都能更有底氣地與之抗衡。
為了充盈國庫,以支撐各項改革舉措與軍事防禦所需,崇禎帝開始重新審視國家的財稅制度,這財稅猶如國家的血脈,血脈不暢,國家便難以健康運轉。他責令戶部官員務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仔細清查各地田畝賦稅情況。那些長期以來隱瞞田產、偷稅漏稅的地主豪紳們,平日裡仗著自己的權勢和財富,與地方官吏相互勾結,逃避應繳的賦稅,使得國家的稅收大量流失,而普通百姓卻承擔著過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