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章 賞罰分明振綱紀,勵軍興國振朝綱 (第4/5頁)

加入書籤

己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計劃之一隅。於是,大明再次吹響了集結的號角,不僅是為了扞衛疆土,更是為了那份深藏於帝王心中的信念與理想。

在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一場關乎國家命運、民族未來的較量,悄然拉開了序幕。夜色如墨,深沉而靜謐,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月光的輕撫下泛著幽光,彷彿承載著無數未了的秘密與期盼。

在這份寧靜之中,朱由檢的心緒卻如波濤般洶湧,那份對叛賊高迎祥與張獻忠的必殺執念,如同暗夜中的火焰,熾熱而不可動搖,亦是天下萬民心中無聲的呼喚。對於高迎祥的清算,需得是精心策劃的棋局,每一步都需謹慎佈局,不容絲毫差池。

而張獻忠,那狡猾如狐、行蹤不定的叛將,其屍骨未寒,便如同懸於大明之上的利劍,讓人不得片刻安寧。曹化淳已悄然派遣錦衣衛精銳,如同夜色中的幽靈,悄無聲息地織就一張追捕的天羅地網,誓要將張獻忠的首級帶回這權力的中樞。

是夜,星辰點綴蒼穹,朱由檢於御書房內,燭光搖曳中召見了忠勇之將黃得功。殿內氣氛凝重,卻也隱隱透著一股即將揭曉勝利的期待。“愛卿黃得功,此番征戰歸來,可有斬獲,令朕心甚慰?”朱由檢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似重錘,敲擊在空氣之中。

黃得功上前一步,拱手作揖,沉聲稟報:“啟稟陛下,此番戰役,我軍共俘獲叛軍五百八十二名,皆是頑抗之徒。其中,有一人尤為堅韌,即便面對生死抉擇,亦不改其志,寧死不屈,誓不降我大明。”

此言一出,朱由檢的眉宇間不禁閃過一絲異色,心中暗自讚歎:“世間竟有如此鐵骨錚錚之輩?”這份意外之喜,如同寒夜中的一縷春風,輕輕拂過他緊鎖的眉頭,卻也讓他更加堅定了剷除奸佞、維護江山的決心。《史記》雲:“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黃得功所言之人,其忠貞不屈,正合此言。

夜色依舊,但紫禁城內卻因這一席對話,似乎湧動起了一股新的力量,那是對忠誠與勇氣的頌歌,也是對未來無盡可能的期許。而朱由檢與黃得功,這一君一臣,在這歷史的長河中,正攜手書寫著屬於大明的輝煌篇章。

黃得功沉聲稟報,語氣中帶著幾分凝重:“陛下,此人名為張鴻遠,實則是張獻忠麾下視為己出的義子,其背後隱藏的力量,不可小覷。”

朱由檢聞言,面色瞬間凝重,眉宇間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張鴻遠……”他低語重複,這個名字如同寒風中不經意間吹入的冰粒,讓人心頭一緊。心中暗自思量,這“張鴻遠”,實則是那位在亂世中聲名鵲起,以智勇雙全著稱的李定國。此人,乃是明末抗清烽火中的一顆璀璨星辰,只是在張獻忠的陰影下,其光芒暫被掩蓋。

“速速將人帶來,朕要親自一見。”朱由檢的聲音堅定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李定國,這位曾經的叛逆之子,如今卻是孤軍奮戰,面容雖被戰火與風霜侵蝕得幾乎難以辨認,昔日的英勇與鋒芒似乎也被歲月磨礪得黯淡無光。然而,在那雙深邃的眼眸中,依舊燃燒著不滅的火焰,那是對信念的堅守,對正義的執著。

朱由檢深知,若要收服這匹未馴的馬,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張獻忠的末日一旦降臨,李定國心中的天平必將傾斜,那份對大明的忠誠與嚮往,將會成為他歸順的最強動力。

此刻,大殿內靜謐無聲,只餘下朱由檢沉穩的呼吸與窗外偶爾傳來的風聲,交織成一首關於忠誠與背叛、希望與絕望的複雜樂章。而李定國的命運,也將在這一刻,悄然發生轉折。

在那光影斑駁的囚室內,他雖身陷囹圄,那份自骨子裡透出的凜然氣度,卻如同未被風霜侵蝕的松柏,依舊傲然挺立。《左傳》有云:“士可殺不可辱。”李定國雖身處逆境,其節操卻未曾稍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